联合战役指挥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 780137950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联合战役指挥学》本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继承我军传统经验与借鉴外军有益做法相结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刻意创新、锐意进取、探索规律、营造精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反复修改,数易其稿。《联合战役指挥学》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要求“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精心组织,锐意创新,圆满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毛泽东深刻指出:“指挥问题关系战斗胜负。”深入研究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联合战役指挥问题,对于完善联合战役指挥学学科体系,加强联合战役指挥建设,提高联合战役指挥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联合战役指挥学》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联合战役指挥学概述 第一节 联合战役指挥学的本质、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联合战役指挥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联合战役指挥学理论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联合战役指挥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联合战役指挥的概念、地位作用和特点 第一节 联合战役指挥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联合战役指挥的地位作用 第三节 联合战役指挥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联合战役指挥的要素和规律 第一节 联合战役指挥要素 第二节 联合战役指挥规律 第五章 联合战役指挥原则 第一节 联合战役指挥原则的作用和特性 第二节 联合战役指挥原则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 联合战役指挥体系 第一节 联合战役指挥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构建联合战役指挥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联合战役指挥体系的组成 第四节 联合战役指挥所的展开 第五节 联合战役指挥关系 第七章 联合战役掌握情况 第一节 联合战役掌握情况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联合战役掌握情况的力量和手段 第三节 联合战役掌握情况的内容和方法 第八章 联合战役运筹决策 第一节 联合战役运筹决策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形成联合战役初步设想 第三节 确立联合战役方针 第四节 定下联合战役决心 第五节 下达联合战役命令 第九章 联合战役计划活动 第一节 联合战役计划活动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制定联合战役计划 第三节 联合战役计划活动应把握的问题 第十章 联合战役组织活动 第一节 联台战役组织活动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组织联合战役协同 第三节 组织联合战役保障 第四节 组织国防动员和战场管 第五节 组织联合战役指挥信息系统 第六节 检查指导联合战役准备 第十一章 联合战役控制协调 第一节 联合战役控制协调的特点和要求 …… 第十二章 联合战役主要样式和行动的指挥 第十三章 联合战役指挥建设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毛泽东深刻指出:“指挥问题关系战斗胜负。”深入研究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联合战役指挥问题,对于完善联合战役指挥学学科体系,加强联合战役指挥建设,提高联合战役指挥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003年12月30日,《联合战役指挥学》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要求“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精心组织,锐意创新,圆满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承担了《联合战役指挥学》的编写任务。课题组在编写我军新一代《司令部条例》、《联合战役指挥纲要》、《联合战役协同纲要》等重大作战法规以及新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队指挥分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联合战役指挥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着重探索了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一体化联合战役指挥的若干重大前沿理论问题。在编写过程中,本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继承我军传统经验与借鉴外军有益做法相结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刻意创新、锐意进取、探索规律、营造精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
后记
《联合战役指挥学》是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领导、课题组成员与军内诸多同行专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原部长吴政宏为课题负责人,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任连生部长、查金路副部长、刘金胜副部长、第三研究室何雷主任领导了本课题研究。何雷同志撰写了第四章,张异凡同志撰写了第七章,张培高同志撰写了第一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一章,夏文军同志撰写了第二章、第八章,叶志强同志撰写了第十二章,李敏同志撰写了第三章、第五章,郭明同志撰写了第十章,倪天友同志撰写了第十三章。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杨晓波、窦国庆、崔仁舰、柴军健、梁春晖、毛翔等同志参与了其中部分内容的撰写、修改和校对工作。 由于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联合战役指挥仍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因而增大了研究的难度。课题组同志虽然下了很大工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但仍不尽如人意。该理论著作只是初步的探索,其中引用、吸纳了同行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室副主任袁文先、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张世平、总参作战部战略规划局副局长叶剑良、海军司令部军事学术研究部研究员沈中昌、空军指挥学院作战指挥系作战指挥教研室教授郭颖哲、第二炮兵司令部编研室主任李龙虎等同志参加了本课题的评审和鉴定。在此,一并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文摘
大力加强联合战役指挥信息系统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密切协同,最大限度地发挥联合战役指挥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目前,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相互之间的不协调、不兼容、不匹配,以及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干扰等问题依然存在。即使战时没有遭敌干扰破坏,联合战役这一庞大的信息系统同时展开工作,同样有可能因相互之间的不协调而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因此,加强信息系统之间的密切协同与积极配合,就显得极为重要。当各系统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优先保障重要战役指令的下达以及重要情报信息的获取。当信息通道拥挤时,应当遵循“次避主、轻避重、缓避急、专(业)避综(合)”的原则,优先保障主要的、重要的、特急的、综合的战役信息的传递。为保障不问断的指挥与协同,应当以联合战役指挥系统为中心,建立诸军兵种统一的、互联互通的、并能适应联合战役需要的指挥信息系统;统一规定各信息作战力量在各作战阶段中的指挥和协同的通信方法,明确联合战役中诸军兵种协同动作的信息运作关系,特别要重视解决信息运作、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等各种力量之间的协同动作问题;注重解决陆空之间、海空之间的相互识别等问题。同时,要加强指挥信息系统的管理。在联合战役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保障上,必须建立健全指挥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联合战役指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 ‘预有多手准备,确保战役指挥平台稳定可靠。现代化的联合战役指挥平台,既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一面,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脆弱性。对此,我们必须预有充分的准备,预筹应对举措,切忌“高不成,低不就”。比如,作战标图,既要灵活运用计算机系统标绘军队态势图,同时又不放弃手工标图作。
ISBN7801379500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