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重若轻·星云大师谈人生》讲述了:无论多久以前定下来的日程,总会到来;无论多苦多乐的事,也会过去。所以,只要有“一切总会过去”的认知,就不会去执著快乐,太苦也不会去计较。该来的总是会来,与其推托不如面对现实承担下来。做人做事要能有不变的原则及随缘的方式。所谓不变,就是在面对与道德、信仰、慈悲有关的事时,原则不可变更;事务性的事则可随缘,不但随缘还要随喜,更要随遇嚼安,随心自在。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于能为生命留下历史,为社会留下慈悲,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人间留下贡献。人生的意义不在子寿命的久长,乃在于对人间能有所贡献、有所利益。
编辑推荐
《举重若轻·星云大师谈人生》内容为:一代宗师的人生感悟,举重若轻,如流水载物般,处处无碍,遇事承担,如狮子奋迅般,冲破难关。拥有金钱是神气,会用钱是智慧,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做个拥有多少财富的人,能够做一个善用财富的人更重要。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当今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也是知名教育家和慈善家。书中内容选自大师各地弘法的精彩言论与生平著作,以浅白亲切的的文字,揭示佛教的哲学内涵,阐述人生处世的智慧,鼓励人们在平和中进取,在和谐中奋发向上。
目录
星云大师略传
编辑缘起
生活观
伦理观
修持观
处世观
仪礼观
教育观
经济观
管理观
世界观
生命观
宗教观
附录
文摘
凡事耐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修道者的第一课。修道者的眼睛不是要看人、看物,而是要看自己的心。不要让心随境转,懂得看真、善、美,看好不看坏、看正不看邪、看是不看非。
——(如是说) 有恭敬心,自然就能去除傲慢,礼让别人。修道人不但对佛菩萨要恭敬,也要有不轻后学的心态。佛法在恭敬中求,如果没有恭敬之心,想要获得佛法的宝藏,是很困难的。
——(如是说)
想要有前途、有成就,就看我们的发心有多大,因为发心里面有力量,发心里面有欢喜,发心里面有财富,发心里面有人缘。
——(如是说)
佛教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吃饭不嫌茶饭淡,简单朴素即可;衣服不求太华丽,整齐干净就行。人与人往来互相尊重,来时欢迎,去时相送。心存恭敬、包容、尊重。做人有人格、品德、威仪、肯与人结缘、心思端正、正知正见,这些都是修行。当然念佛拜佛也是修行,看经打坐也是修行,生活里的举止动念,统统都是人间佛教的修行。
——
有人以为闭关不问世事,才叫做修行,其实不尽然。有一句话说:“不开悟,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如果本身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纵使闭关,也难免烦恼妄想重重。所以,初学佛者不宜一开始就闭关、住山,应先走人人群,广结善缘,自利利他;把身心安住在戒、定、慧,心心念念不离四无量心、四弘誓愿。能从此处入门,将佛法融于身、口、意中,即是人间佛教的修行。
——(如是说)
要具甚深的信心,才能与佛法契合。透过信仰,使人格升华、使人生圆满。只是有病求神、有难求神,甚至怪神明没有保佑,这是较低下的信仰。何谓甚深信心?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立场,不管情况如何,都不改其所信。
——(如是说)
学佛人要有道念威仪,要勤劳发心、弘法利生,要虚心受教、不断改进,生活作息要正常,并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这才称得上是真正入了佛门。
——(如是说)
一个学道的人要有慈悲、和气,注重修口德,日日检讨自己,对人是否语言温和?有些人说话,音声柔和好听,这是因为过去世讲好话、赞美人的果报。而佛教的僧团之所以让人尊重,也是因为没有恶口、没有争执,教团清净和合。
——(如是说)
福德智慧是从读经、作务、布施等日常修行中累积的。历代高僧大德的风仪道念,就是每天在排班、课诵、跑香下,累积熏习出来的,所以“老实修行”是不二法门。
——(如是说)
朝山拜佛的意义:
一、由山下拜到山上:
到佛光山朝山,通常是由不二门开始,三步一拜,大概一小时可以拜到大雄宝殿。因为是由山下往山上拜,不断的升高,不断的升华,拜到最后,身心都会有超越的感觉。
二、由外面拜到里面:
朝山活动一般都是在室外举行,参加朝山的人先在外面广场集合,然后集体往大雄宝殿朝拜。拜到大雄宝殿里面后,还要继续“拜愿”,然后“静坐”,并且聆听“佛法开示”,所以是“行解并重”,能令朝山者因而“心开意解”。
三、由黑暗拜到光明:
朝山活动大都利用清晨或晚间举行,因为白天山上人来人往,行走不便,所以利用早课的时间,天还未亮就开始,拜到大雄宝殿时天已亮。或者利用晚间七点拜到八点,从黑暗的外面拜到光明的大雄宝殿佛前,自然会感到轻安愉快。
四、由凡心拜到佛心:
我们心中的烦恼杂念,如潮水汹涌澎湃。如果能有一个时候,参加朝山拜佛,不但拜到身体健康,心灵也会跟着清净,感觉无比的自在解脱。所以,当一拜一拜地拜到佛前,感到自己与佛心融会结合在一起时,虽然没有成佛悟道,但自己的宗教体验增加,就会喜不自胜。
——《佛光山灵感录·朝山的意义》
皈依三宝,无非是借助佛力,引导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依靠自我,实现自我,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宝。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宝藏,皈依就是开采自己心内的宝藏。所以佛陀涅槃之际,教诫弟子:“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如是说)
世间上最大的力量是“忍”的力量,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修习菩萨道,最重要的就是“忍”,正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佛云:“不能欢喜忍受恶骂、毁谤、讥讽如饮甘露,不名为修道之人。”《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任别人打骂,都言:“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在忍之前,还有什么放不下?
——(如是说)
ISBN | 7213040243/978721304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星云大师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