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这里也不错 7108030896/97871080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死在这里也不错》不是诉说风光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游记,而是着力于捕捉旅途中突然冒出来的、如果不写下来便即烟消云散的念头和感觉,一件件小事,一幅幅画面……梁文道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热情推介。十七年前,作者与身边人约定,到了四十五岁,独自出门旅行一年,回来后,彼此不问去过哪里、做过什么。今天,作者四十五岁了,本来应该往前跨步,但他偏偏选择朝后回溯,闭门在家,编辑了一本行旅之书无常之收缠绵之书,反方向地实践了他跟身边人的旅行约定。
编辑推荐
读《死在这里也不错》,比起其他也写得相当好看的游记,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的诸多矛盾跃然纸上。
媒体推荐
由于他的旅行往往带着一点不情愿,所以他总是反复无常,有时候好像看得很开,有时候又想躲回到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之内的温暖习性。出入之间,总是犹豫,总是敏感。我几乎想用“鸡婆”这句台湾话来形容这位台湾女婿的旅游书写。 ——梁文道 阅读是人与书、与作者相遇,山一程水一程,同行一段,美好不下于旅行。像马家辉在伦敦那一篇说:“unexpected,电光火石的刹那碰在一起,嘿,居然是你。” ——钟晓阳
作者简介
马家辉,1963年生,香港湾仔人也。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博士。曾任广告文案、杂志记者、报社编辑,并客串主持电视、电台节目。文章散见港台及内地报刊,结集作品包括《女儿情》、《都市新人类》、《心理学小品》、《流星学手记》、《李敖研究》、《在废墟里看见罗马》等。
目录
序一:如果旅行不自在梁文道 序二:山一程,水一程钟晓阳 自序:青春的约定 京都·花见 长江·高楼上 台湾·上坟 布拉格·卡夫卡的眼睛 维也纳·我的弗洛伊德 萨尔茨堡·年轻的旅者 英伦·书简 爱丁堡·哭泣的理由 巴黎·当然是海明威的 威尼斯·水是温柔乡 波士顿·火炉边 拉斯维加斯·噩梦与绮梦 吉隆坡·好风好水好女人 卢克索·魂断黄沙 北京·疾走温蒂 西安·华山不论剑 曼谷·泰王的微笑
文摘
插图: 台湾·上坟 上山 台湾中部有些山头冷得下雪了,白茫茫一片好天地,上山的人都在脸上挂着笑容,穿着厚厚的衣服鞋帽,驱车前来,赏雪玩雪。这是恶寒的bonus,聊作补偿。 我怕冻,透过电视新闻看见那片白,想起自己曾在零下十度的地带生活过八九个冬天,身子不期然打起哆嗦,尽管沙发旁已经开着暖炉。然而当想起也曾在小屋壁炉前度过一段甜美的时光,却又打心底涌起温暖,或许为了相互取暖,居于寒地,晚上泡一杯热可可或斟一杯威士忌,坐在炉前聊天,劈里啪啦的柴火光影把脸映红,仅是眼神已经满溢着额外的善良。 怕冻,当然没上山赏雪凑热闹,但每逢农历新年例必到山上佛堂向故亲灵位鞠躬叩头,这回去了,见佛堂换了新装,加建了,明亮了,减低了幽黯的哀伤,增添了向善的喜气,前来拜祭倒真的似是向亲人“拜年”。祭亲,如亲在,尤其在新年,跪下时,最想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新年好”。 佛堂占地颇广,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供奉各界灵位,另一部分让善众诚心礼佛,再有一部分是喝茶茹素的空间,清静安宁,坐在矮椅匕,瑟缩着,望向远山,热茶由喉而胃把身子暖和了,一颗心遂亦沉淀下来。刹那间脑海有点空白,仿佛可以想出许许多多平日从没想及的生活念头,却又似乎什么念头都觉得想来无谓,吃茶就吃茶,茹素就茹素,让脑袋停下来三十分钟,正是对于生活的最高崇拜礼赞。 这便让上山叩头成为每年的重要仪式。脚步忙乱了几百日,每年到了这一天,歇一歇吧,停一停,总是值得而应分。离开佛堂,乍子绕着山路回到市区,竞觉少了几分寒气,或许只因心底多了一份澄明。
ISBN7108030896/978710803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马家辉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