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呐喊(光明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7802066549/97878020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存亡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些篇章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石。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去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幼年时曾受过良好的教育。 1898年,鲁迅进入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鲁迅在此期间接触到了大量西方的新文化,对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期间,他积极参加反清爱国运动,翻译各种小说,并弃医从文,从而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1909年,鲁迅回到了祖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任教。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他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工作,提倡新文化运动,并发表了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吃人的礼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3年,小说集《呐喊》出版,它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1926年8月起先后任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在此期间曾主编《语丝》半月刊,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l930年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作家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 1936年,鲁迅病逝于上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阵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呐喊 自序 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已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历年考题
文摘
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人,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ISBN7802066549/978780206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鲁迅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