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杜拉拉》收录了李可独家访谈,柳传志、徐静蕾、姚晨、赵赵、郎平以及千万读者感动热评,杜拉拉经典语录……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杜拉拉。
“杜拉拉”代表着什么?
执著\上进\高EQ\倔驴\有才\……?
“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杜拉拉,姿色中上,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一本《杜拉拉升职记》演绎了一个普通人的成功故事,拨动了更多普通人期盼财富自由的共鸣心弦。
这是一本关于杜拉拉的书,每一个喜欢杜拉拉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杜拉拉。
看每个人心中的杜拉拉,在感动中获得自己的收获
购买本书,您还可以参加票选电影版杜拉拉演员,零距离接触徐静蕾
编辑推荐
海报:
活动:
购买本书,您还可以参加票选电影版杜拉拉活动
活动方式:
每购买一本《我们的杜拉拉》,即可获得选票一张
活动时间:
2009年6月25日至2009年7月25日
活动规则:
请在给出的候选人中,选出你心目中最适合出演电影版杜拉拉的演员人选,并将选票邮寄至指定地址.
如果你所选出的演员中有两个及以上与电影方最终确定的结果相同,你将有机会:
⊙参加七月底八月初在北京举行的电影开机仪式,与徐静蕾及电影主创人员零距离接触(5~10名)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探班(5名)
⊙获得《杜拉拉3》一本(若干名)
以上费用均有出版方承担 《我们的杜拉拉》: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李可独家访谈
柳传志、徐静蕾、姚晨、赵赵、郎平千万读者感动热评!
他们的感动,你的收获。
《杜拉拉升职记》出版方真诚回馈读者,第二次向杜拉拉学习。
徐静蕾参加票选电影版杜拉拉,零距离接触徐静蕾。
拉拉经典语录
谈恋爱就是两个都愿意,性骚扰就是一个愿意另一个不愿意
紧挨着核心业务这棵大树来发展,才不会被边缘化并能最快地发展
EQ在斗争中成长得最快
You deserve it!的两层含义名至实归和罪有应得
MAIL是个好东西,谁说过啥都不能赖,全在服务器上存着呢
明智的跳槽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因为目前的机会不够好
没有权力的人,是很难有威望的。你说了不算,谁理你?
和漂亮的女人握握手,和深刻的女人谈谈心,和成功的女人多交流,和平凡的女人过一生
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是连问题也提不出来的。
基于事实沟通,说你迟到一小时,不说你没有时间观念
分享他们的感动,获得你自己的收获。
作者简介
蔡明菲,杜拉拉系列策划编辑,一个和杜拉拉一起成长并还在继续成长的金牛女。
目录
ABOUT李可
我不愿打扰读者的想象
李可看经济危机
写作是漫长穿越隧道的过程
只是开头难一下
李可应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之约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他们眼中的杜拉拉
柳传志迷上“杜拉拉”
徐静蕾青睐杜拉拉,这次要玩真的了
姚晨:我与杜拉拉很像
赵赵看闲书
朗平的采购清单
俞雷:七十年代矛盾的工作与生活
米娅:华年似水:在选择中生存
张辉:润物细无声——评杜拉拉升职记2
柴志强:一本写给想做外企经理人的书
向杜拉拉学习
启示篇_THE POWER OF LALA
激励篇_THE INCENTIVE OF LALA
希望篇_I HOPE
感动篇_MOVED BY LALA
影视全记录
话题_上海首演的完美谢幕
电影_没有理由不期待
电视剧_谜底尚未揭开
杜拉拉经典语录
杜拉拉大事记
序言
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杜拉拉
2007年9月,《杜拉拉升职记》出版;
2007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十万册;当当网、网小说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5月,日本第二大报《产经新闻》专题报道,《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2008年6月,《杜拉拉升职记》当选当当网终身五星书;
2008年10月,繁体版《杜拉拉升职记》在金石堂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60万册;
2009年1月,《杜拉拉2华年似水》出版;
2009年4月,话剧《杜拉拉》上海首演,完美谢幕;
2009年5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100万册;
??
当我将关于杜拉拉的成绩罗列出来的时候,此刻我几乎有点得意了,哼哼,这么了不起的书居然每本上都印着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我的名字和作者一样,至少被印了一百多万次了。不过,这种得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我便又有些垂头丧气,我想大部分看这本书的人不会注意后勒口的小小的“蔡明菲”三个字,我还是老老实实低调做人吧。
闲话少说,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本书吧。
《杜拉拉升职记》是2007年9月出版的,做这本书之前就有个美好而忐忑的愿望:希望看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得到一点启发,本意是分享职场经验。注意哦,我这里用的是“分享”两个字,不是“灌输”。
大部分人是要谋生的,逃脱不了给人打工的命运,不论你的教育出身如何。我本人就是接受了七年的高等教育,本来对自己的学历颇有些没来由的优越感,但进入职场后我发现,学校的课本里并没有教给我更多的谋生的本领。也就是说,我的学历并没有让我有更多的优势,而且通常高学历的人会表现出EQ不太高的特点来。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有缺失的,很多东西,是要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出来的。而职场小说的知识和技巧正是来自实践的总结,这些经验的分享,恰恰正是高等教育的有效
补充。
杜拉拉系列畅销以后,曾经有很多人问我,这本书为什么能卖得好?不同的人看了这本书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校大学生看了会觉得提前了解了职场是怎么回事,对于他们毕业后选择进入什么行业很有帮助;工作了一两年的职场新手会说杜拉拉教会他如何处理与同级、上级的关系;工作了三五年的人会说杜拉拉让他开始意识到了职场规划的重要性;中层管理者说,他们跟杜拉拉学习如何培养和激励下属;也有女孩子说,她们被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感动??
又要重复那句老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杜拉拉。
在这里跟大家透漏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去网上看一看关于这本书的评论。豆瓣网、当当网、网,一些blog,基本上每一篇评论我都会仔细地看过。一方面呢,是满足我的虚荣心(看看我做的书多么受人欢迎),另一方面,我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在看这些真实的读者评论的时候,我自己也经常会深受启发,“我怎么没想到”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我想,这也是分享经验的另一种方式。
既然《杜拉拉升职记》的出版初衷就是分享,那么把它延伸开去,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读杜拉拉后的感受、心得、感动,不是可以有第二次的收获吗?
这便是做这本书的缘起。
所以在这本书中,读者阅读“杜拉拉”后的经验分享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读者中间既包括柳传志、徐静蕾、姚晨,更多的是普通读者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在这里,我可以保证每一篇都真真实实由看过书的读者所写,而且让人读后有新的启发。
除了让喜欢杜拉拉的人能够一起“分享”感动与收获外,这本书还要与你分享作者李可的独家访谈和李可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而且,读者可以参加“票选杜拉拉活动”,你将有机会参加电影版杜拉拉的开机仪式,与徐静蕾零距离接触,并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探班。
精彩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杜拉拉3的出版吧。
购买本书,您还可以参加票选电影版杜拉拉活动
活动方式:
每购买一本《我们的杜拉拉》,即可获得选票一张
活动时间:
2009年6月25日至2009年7月25日
活动规则:
请在给出的候选人中,选出你心目中最适合出演电影版杜拉拉的演员人选,并将选票邮寄至指定地址.
如果你所选出的演员中有两个及以上与电影方最终确定的结果相同,你将有机会:
⊙参加七月底八月初在北京举行的电影开机仪式,与徐静蕾及电影主创人员零距离接触(5~10名)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探班(5名)
⊙获得《杜拉拉3》一本(若干名)
以上费用均有出版方承担
文摘
ABOUT李可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
我属于绝对不愿意凑数的人,
要做就做到最好,
至少自己要认为是好。
不论你怎么写,
一定要有人叫好。
--李可
ABOUT
李可
我不愿打搅读者的想象
李可看经济危机
写作是漫长的穿越甬道的过程
编辑手记:有鸡蛋吃,为什么一定要知道
下蛋的鸡是什么样的呢?
自从《杜拉拉升职记》热销以来,杜拉拉的塑造者--李可,便引起了很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李可多大年纪?她是做什么?她所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吗?……这些问题常常不绝于耳。
接下来会有人猜测,她是不是××公司的?李可是不是有一个策划团队?她是不是故意搞神秘?……
在这里要跟读者分享作者所做过的为数不多的访谈,在这几篇访谈里,相信大家可以更多地理解作者的价值观,也会对她为何如此低调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实,有鸡蛋吃,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下蛋的鸡是什么样的呢?
我不愿打扰读者的想象
你的作品写了职场,写了年轻人的爱情,特别贴近当下的读者。尤其是写出了职场的细节,太真实了,而且很有趣。这些细节从何而来?有多少是你自己亲身经历?
李可:小说是虚拟的。如果读者觉得书写得真实,不是胡说八道生编硬造,那说明书在概括性和经典性方面做得还行。
"有人说杜拉拉的作者是一个写作班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就你真刀真枪一个人?有人帮你一起策划吗?
李可:王总经常鼓励我,我在杜1的前言里谢过他的。责任编辑小蔡很耐心也很辛苦,以后我也要在前言里谢谢她。
写长篇是个体力活,也是孤独者的事业。没点信念和理想,很难坚持到胜利。
你曾经说,在写作前,到书市上扫描了一圈职场小说后,觉得自己很有把握。究竟是哪些书,让你有了如此自信?你觉得之前的职场书,究竟败在哪些环节?
李可:市场上的职场书各有所长。
好比跑步吧,长跑,我常常能赢过其他人,短跑,我则多半傻眼。于是校运会,我一直都报长跑项目,基本都能进入女子组前六名,偶然还拿过第三。
小说选题的时候,我就是按校运会报名的思路来选择切入点的。
别的职场书,应该由市场以及时间来评价,我不能因为偶然红了本杜拉拉就胡说八道起来,那会让喜欢杜拉拉的人扫兴,呵呵。
杜拉拉火了,目前已经出到杜拉拉2,有人反映,没有1那么好看了。你自己怎么认为?还有,你的写书计划是什么,准备写到几就打住了,是写到卖不动为止吗?
李可:杜拉拉2的知识性比起杜拉拉1确实颇深了一些。
传递信息要分阶段,一下给予太多,难度偏大,会使接受者的兴趣受点挫折--这个我是很能理解的,我在杜拉拉2中也传递了这个观点。
但是,我不希望把杜拉拉系列拉得很长,所以知识性的东西在杜拉拉2中就比较集中一些。这样的设置,对作者不见得讨巧,对读者反倒是合算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属于绝对不愿意凑数的人,要做就做好,至少自己要认为是好。不论你怎么写,一定有人叫好有人叫骂,假如人人说你好,你不是作者而是妖怪了。我觉得关键是要有自成体系的观点。好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过两年,我们可以再看一下杜拉拉2在这方面的情况。
人需要成就感,有的人特别需要,而我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不是缺点或优点,这只是一个特点。这种特点使得我希望达到比较高的目标,所以我本人应该不会写到卖不动为止,我还是希望尽量分享积极有效的内容。
但是写到卖不动为止不该就非受责备,人各有志,我觉得社会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商业运作,中国是大国,大国要包容,有容乃大。
关于写作计划,我和出版商说过一段诚恳而略具才华的话:写作需要诚意和经历,这些我有,同时,写作还需要灵感,而灵感的来去是不可知的。假如有一天,我的灵感像一个贵族没落了,那就让它成为没落的贵族吧。我需要一颗自由的灵魂。
作为一个职场精英,工作十多年中,你自己换了几个公司?为什么换?你觉得职场成功,几分靠运气,几分靠姿色?
李可:我的运气一般。跳槽频率不太高,不敢说是因为我多长情,主要是因为公司好,待得住。这些公司以欧美跨国公司为主,要求员工的外表体面精神就可以了,主要还是得会干活。有时候加班、开会到很晚,有姿色不顶用,不如有体力实惠。
以您可以发现,大公司对高潜力人才的界定,往往有HIGHENERGY(精力旺盛)一条,但是没有姿色上乘的要求,不是不好意思要求姿色上乘,而是姿色这个东西,确实是OK就够用了,当然,咱也别长得让客户看着难过就是了。
运气当然最好也别太坏,运气不好会浪费时间。及早规划总结,能帮助一个人的运气。
兜回来,职场成功,努力是必须的,还得身体好,其实,还需要聪明点,别介意我讲实话。长得好是个加分项目,人家不是白长得好的,但不是必备项目。
除了传授职场经验,大家对你的理财观也十分感兴趣。你在理财方面是否也像职场一样擅长?有什么独特投资经验,可以和读者分享?
李可:想做成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心和毅力,理财也是如此。关于投资经验,巴菲特说得肯定比我好,也更有号召力。
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也只有一条亘古不灭的真理可以重复,那就是高抛低吸。
如果不知道哪里高哪里低,至少可以研究历史数据和宏观经济现状,以帮助判断走势。如果还是没有明确的感觉,那就观望。
有人说,大盘在底部的时候也有10%的股票创出了新高--确实是事实。但是,我个人会跟随大势,因为比如中国A股,将近两千只股票,你认为你属于抓得出那10%股票的群体吗?
很少有畅销书作家像你一样神秘。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营销手段吗?还是为人低调所致?第一阶段似乎比较成功,引来众人更多好奇。
李可:都不是,价值观罢了。比起娱乐类别,我觉得我的书更偏向社科类出身。其实,我挺期待娱乐版的杜拉拉,等着看话剧啦。
采访既没有见到真人,也没有听到声音。很多人想知道你长的什么模样。请你形容一下自己的长相。在杜拉拉之上,还是在杜拉拉之下?或者就是杜拉拉。请给读者描述一下。
李可:就让读者看书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宁愿不打搅他们对杜拉拉的认为。
全球经济危机下,你对职场的年轻人有什么告诫?在你的成长路上,有没有真正有用的职场书?还是都是靠自己去摸索和体验?
李可:不是告诫,就是一点分享,能力和财富的积累都需要假以时日,定位很重要,搞明白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能付出多少,然后及早规划,会受益的。
我确实没有读过真正特别能帮到我的职场书,良师益友是有的,也一直在不断地摸索体验。
在我写书的时候,我会回忆自己曾经非常需要哪些方面的点拨,告诫自己不要写废话空话,要写能帮助到他人的东西。
除了工作还写不写博客?如果写告诉我们大家一个地址。不然有人威胁要发动人肉搜索了。人肉搜索是很厉害的,哈哈。
李可:写博必须热爱才能坚持下去。我太忙了,呵呵。
杜拉拉大卖后,很想知道,你拿到巨额稿费做什么用了?如何犒赏自己?
李可:我特别想学画画,钢笔漫画。但是现在我没有时间,以后我肯定会去学。
我做学生的时候图画成绩一般在60分左右,最低的分数为0分。我很明白艺术需要天分,但我还是很坚定地计划学画画,也考虑学作曲,我喜欢这两样事情,我幻想有一天,我的画能得到大众的喜欢,我的画能很传神。
杜拉拉今年要搬上银幕、荧屏甚至是话剧舞台,全面开花。你最中意的杜拉拉人选是谁?徐静蕾是否合你的心意?还有孙俪?你自己会有兴趣客串吗?
李可:我非常期待他们的作品。
同时我觉得敢于接杜拉拉的制作方和演员,都是对自己有高要求有挑战的,因为杜拉拉并不好演。对王伟的把握,我反而感觉会相对容易一些。
所以,我不该贸然对杜拉拉指手画脚,我只能表达我的敬意和关注。
你对自己的职场小说如何定位?是工具书?还是仅供职场中人减压的闲适读物?
李可:我的本意是工具书。因为我希望为看书的人的财富自由之路多少做点贡献。
至于减压,我是这么看的,减压有几种途径:
假如能有利于加强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帮助减压;
假如能从娱乐的角度让你舒缓情绪,也是一种减压;
能促使管理者简化流程,也是一种对企业和员工的减压,我认为有的企业管理者也关注杜拉拉。
杜拉拉系列比如杜拉拉1,还算休闲吧。但总体说,这样的工具书,应该要起到减压的作用,因为就我本人的角度而言,它的第一目标是让读书人增值。
小说面世后,是否遇到离奇故事?或者离奇读者?
李可:平淡比离奇更好。很多创造奇迹的人,追求的是平淡而不是离奇。这不是一句虚伪的话。但是对有些人来说,也许需要历经岁月的沉淀,才能相信这是一句诚恳的话。我愿意诚恳地追求平淡。
……
ISBN | 756134709X/978756134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蔡明菲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