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马可·波罗之路》主要内容:由帕米尔高原起步,沿着700年前马可·波罗进入中国的足迹,从西向东横贯北部中国大地,历时80个日夜,全程1.2万千米,去印证那本“世界奇书”中讲述的中国故事……
编辑推荐
《重走马可·波罗之路》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在世界的历史上,有许多攀越地球“脊梁”,往来于东西方的“超人”。但真正贯穿欧亚大陆,深入中腹地,并留下详尽而生动的见闻录的旅行者,只有一人,那就是马可·波罗。那年夏天,我们一行人从帕米尔高原出发,沿着700年前马可·波罗进入中国的路线,穿越了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和河北等地,行程1.2万千米,最后抵达北京——昔日之“元大都”。一路上“超人”的行踪难觅,时常陷入迷途,——无情的岁月,已经使得沙漠蔓延、河流改道、城镇荒废、古道消失…… 作者简介
王苗,1951年出生于北京。曾参与创办中国大陆民间摄影团体“四月影会”和“现代摄影沙龙”。现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副社长兼《中国旅游》画报总编辑。
1986年在香港举办《我眼中的西藏》摄影展。出版过个人摄影作品集《敦煌飞天》、《西藏——神秘的高原》、《野外拾回的小诗》和《世间人》。她善于用光源铺陈出神秘空旷的空间感,使壮丽的画面蕴含着纤细的情感。 目录
前言
马可·波罗进入中国路线示意图
第一章 帕米尔高原起步
第二章 喀什人海涌商潮
第三章 于阗古道载歌载舞
第四章 塔克拉玛干大朝圣
第五章 柴达木戈壁苍茫路
第六章 河西千里十日行
第七章 西夏故土纵横
第八章 居延古城孤立大漠中
第九章 鄂尔多斯大汗长眠地
第十章 星夜兼程进元都
后记
附录:
马可·波国是否到过中国
有关元代中外交通的论述
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东西行者们
编后语 序言
今天的人,可能难以想象,存不过数百年前的中世纪,我们祖先脑袋中的地理概念,犹如一团混沌的迷雾,千里之外的事,不知所以然,万里之外的人,被传说扭曲成长着狗头的精怪。而南、北美洲、澳洲这些名字,还完全没有声息。
起码,在欧亚之间,或者说在罗马和中国之间,人们还只能靠使者、商人、传教十、僧人、远征军,骑着马和骆驼、甚至徒步,将各自拥有的特产、工艺和生存技巧,逐步地双向传递。
因为,在欧亚之问横卧了一道地球的“脊梁”,还有漫无边际的沙漠戈壁。当时的人们要逾越它们,就像在尝试登天。用“几死一生”来形容这类壮举,一点儿也不为过。凡攀越成功又有幸看到“脊梁”另一面情景的,都应该被称为“超人”。
在历史上,有张骞、法显、玄奘、卡尔班、吕布鲁克……以及许多没有留下名字的“超人”,都曾攀越过这地球的脊梁。但真正全程贯穿欧亚大陆,并深人中国各地,而且留下详细而生动的见闻录的旅行者,可能应该首推一人,那就是700年前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中国的玄奘,也曾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记》,书中详尽描述了沿途各国的见闻,但他最终没有走出亚洲。罗马教会的使者卡尔班和吕布鲁克也都曾穿越喀喇昆仑山。到过蒙古汗国的都城和林,也各自写下一部游记。但他们都没有进入真正意义的中国。
而那部产生于狱中,由马可·波罗口述,狱友鲁斯迪切罗笔录的奇书《环宇记》(在巾译本中多被称为《马可·波罗游记》)一经问世,便震动了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意大利和罗马。原来遥不可及的盛产丝绸、瓷器的中国,突然间从缥缈的传说中展现得如此具体,比如,从皇帝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各民族的风俗到税收的比例,从燃烧的石头到各种中草药,从辉煌的大都到偏远的州县、海港…… 后记
抵达北京,我们结束了这次长途的旅程。
甚至还没来得及舒展一下疲惫的筋骨,第二天一早,就又匆匆地赶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去参加一个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国际研讨会。这实在是天赐良机。除了中国、意大利和好多国家的历史学家聚首一堂外,马可·波罗的后裔波罗·帕多鲁其亚,也万里迢迢赶来与会。
这个研讨“700年之前的壮举”的聚会,无异于给我们“700年之后的追踪”划上圆满的句号。
当波罗·帕多鲁其亚讲话时,望着他那浓眉大眼和一把浓密的美髯,竞有些似曾相识感觉。原来,他的长相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马可·波罗画像何其相似!刹那间,历史的脚步恍惚就在我们眼前缓缓走过……
但波罗·帕多鲁其亚的声音却实实在在地在会场上回响。他为他的祖先探索中国的业绩感到自豪,他还表达了他本人对中国山河的热切向往。
会场上,专家和学者们纵横捭阖,各抒己见;虽然有些论据和论断我们未必熟悉,但还是听得兴趣盎然。特别是当他们提及我们刚走过的一些高山、沙漠、戈壁、湖泊、河流以及城堡的名字的时候,更令我们有“重逢故人”的亲切感。
在座的多是研究马可·波罗的学术权威,而我们几乎可以说是门外汉。不过我们也有自家的“所长”,那就是追踪马可·波罗进人中国的长长路线的“旅行者”所拥有的再具体不过的阅历和体验。 文摘
插图:
ISBN | 9787806538708 |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作者 | 王苗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