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产业创意学》由王万举等编写。2008年4月l 2日,王万举在河北大学发表演讲,概述了《文化产业创意学》的全部观点和逻辑体系,提出了创立“文化产业创意学”这一新学科的基本构想。
编辑推荐
《文化产业创意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产业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业进程简略回顾
第三节 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布局
第四节 文化产业创意的特点
第五节 文化产业创意学建立的必要性
第六节 本书的几个特点
第一章 抢占信息高地
第一节 “选题先夺势”
第二节 准确而及时地抓住社会思潮
第三节 抢占信息高地的一个重要操作法一“信息搭载”
第四节 论“主旋律”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第五节 辩证地看待既有艺术品种
第六节 重视和正确利用历史信息
本章结语
第二章 互动性在各种文产中的体现
第一节 什么是互动性
第二节 互动路线和方式划分
第三节 互动方式和互动路线设计的原则
第四节 分述:各产业中的互动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文化符号(品牌)的延伸
第一节 文化符号的延伸:批判继承
第二节 文化符号的延伸:整合与创生
第三节 文化符号的延伸:产业衍生的可能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创意方向:艺术文化化
第一节 “艺术文化化”的含义
第二节 艺术文化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创意方向
第三节 创意例说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创意方向:文化产业化
第一节 文化的产业化趋势是文化产业创意的一个重要“着
意点”
第二节 创意例说,
第三节 文化产品的营销
第四节 文化经纪人素质的培养
本章结语
第六章 创意方向:人的自然化
第一节 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第二节 “人的自然化”的基本含义
第三节 “人的自然化”的拓展意义
第四节 “人的自然化”是文产的创意方向
本章结语
第七章 创意方向:经济文化化
第一节 “经济文化化”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经济文化化的逻辑展开
第三节 经济文化化条件下文化品的生产和消费
本章结语
第八章 创意方向:学术文化化
第一节 “学术文化化”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学术文化化”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例
第三节 作为创意方向的“学术文化化”
本章结语·“学术文化化”与“文化学术化”
第九章 创意方向:科技可能性门
第一节 由科技可能到文化创意路径的特点
第二节 沿科技生活化进行文产创意的自律
第三节 由科技可能角度创新内容的可能性
本章结语·由科技的可能性进行文产创意的本质
第十章 创意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哲学是文产创意能力的发动机
第二节 知识构成:政史文经四学必备
第三节 艺术生产经历和艺术产品营销经历
第四节 文艺创作的经历
第五节 提升创意能力的学习方法
第六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章结语
第十一章 创意范例分析门
第一节 湖南卫视创造“超女现象”
第二节 “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
第三节 “品牌”意识的深化
本章结语
第十二章 若干文产的当前创意课题门
第一节 出版产业,
第二节 动漫产业
第三节 报刊产业
第四节 电视产业
第五节 电影产业
本章结语
第十三章 创意实例:文化产业大学
第一节 本创意的既有思想资料
第二节 “文化产业大学”创意和实施过程实录
第三节 创办河北文化产业学院项目报告
第四节 河北文化产业学院办学构想
本章结语
第十四章 创意实例:将话剧《大学》演成行为艺术门
第一节 “念头儿”的由来
第二节 关于操作
第三节 将话剧《大学》演成行为艺术
第四节 将话剧《大学》演成“连续剧”
第五节 将《大学》演剧活动办成“大学生专题艺术节”
太音结语门
第十五章 创意实例:电视栏目《职场》和电视专题片
《与往事干杯》
第一节 电视栏目《职场》
一、《职场》策划案
二、《职场》文案一例
第二节 电视专题片《与往事干杯》
一、《与往事干杯——30年美踪掠影》策划提纲
二、《与往事干杯》文案一例
三、理论基础
本章结语
第十六章 创意实例:电视剧《光明世界》和《新岁烛光》
第一节 电视剧《光明世界》
一、诗化风格的完整体现(电视剧《光明世界》座谈纪要)
二、求异出新(王万举答《河北日报》记者问)
第二节 电视剧《新岁烛光》
一、改革攻坚中的一曲颂歌(《新岁烛光》座谈纪要)
二、王万举:努力把国企改革题材创作推向深入(《新岁烛光》创作余墨)
本章结语
第十七章 不良创意批判
第一节 文产进程中不良创意的出现是必然的
第二节 例说·不良创意批判
第三节 推动文产创意实现以“知本”为主导
本章结语
后记 后记
第一次做文化商人时在1990年。这一年,我任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总制片人”(中国首次采用“制片人中心制”),主持了编导制“销”四个环节的工作。那时电视剧的“销”,只不过是谋取央视的一点点“演播费”而已(其它电视台则连“演播费”也不付)。历史主义和伦理主义激烈抵牾之后的1990,古风犹存,人情尚浓。在剧组建立中共临时支部,依“你看着要”给演员发酬亦为“时令”所接受。那时节,文化产业风起青萍之末,社会改革浪拍碧海之岸。而我,竟然用中国的、古典的和人伦的方法成功地经营了这个剧组。时至今日我一直在想,人与人若不谈钱该是多么好呵,文化品若不论价儿该是多么好呵然而不行,文化的产业化不可阻挡地来了。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若不谈钱,则无以问其责;文化品若不论价,则无以酬其劳。今天,我终于懂得,如同市场经济不可逾越一样,文化的产业化也不可逾越。 文摘
第五节 辩证地看待既有艺术品种
一般地说,有的艺术品种属“信息高地”,当前仍然是“现实的艺术品种”,有市场价值;有的艺术品种则属“信息洼地”,或已经进入了博物馆,丧失了市场价值,或虽未进博物馆,但市场很小。因此,所谓“抢占信息高地”,当然包含着对艺术形式进行弃取的内容,但也不能绝对化,需做客观辩证和具体的分析。
第一,有些所谓“夕阳艺术”至今还有其特定的受众,只要创新剧目或创新形式并拓展营销方式,仍然可开发为产业。比如京剧,在200多年的发展中已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点,历史上出现过统治市场的阶段。这一艺术品种的经典『生和它曾有过的市场表现都说明,今天它的退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社会闲暇时间”被紧张的生活内容和其它信息占据了,致使“进剧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如果创新剧目创新形式,是能够将一部分观众拉回剧场的,这部分观众的数目将能够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拉回剧场”只是一种营销方式,卖给电视台、卖光盘、上网、切块儿(折子戏)零售、冠名演出等等,都是京剧的可选营销方式。不仅京剧的市场问题如此,任一艺术品种哪怕在总体上已经被公认“退市”,也完全有可能突然火爆。山西话剧团的话剧《立秋》由于选材得当(儒学风范和金融、经济)和编演精湛,截止到2007年1月,已获得500多万元(人民币)的收益,而它的投入只有150万元。山东的砜中少林》是一个杂交艺术品种,由于形式新颖及营销方式得当,正在走红海内外。
第二,在多媒体时代条件下审视既有艺术品种的信息量及其鲜活程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逐渐进入多媒体时代。
ISBN | 7503935685/978750393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万举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