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作者符淮青先生是我国词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他的学术观点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该文集收录了他近二十年发表的论文30篇。作者从词典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很多新的见解。如:词的释义方式剖析、词义与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语素“红”的结合能力分析、词义单位的划分的义项等论文都曾引起语言学界和辞书学界的极大关注并受到好评。这30篇精选出来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观点,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辞书编纂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编辑推荐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者简介
符淮青,1936年7月22日生,海南省文昌市人。北京大学,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本科。1959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至今。1961年评为助教,1979年升为讲师,1986年评为副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升为教授,1994年评为现代汉语方向。长期从事现代汉语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七十年代末以后,重点转入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二十几年来,撰写专著四部,合编著作两部,发表论文四十多篇。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理论和辞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目录
名物词的释义
表动作行为的词的意义分析
表性状的词的释义
词典释义的比较
词的释义方式剖析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
义项的性质与分合
词义单位的划分和义项
表名物词义项划分的一些问题
略论词典释义中的继承和抄袭
抄袭和借鉴
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
语素“红”的结合能力分析
“打”义分析
合成词中指人的语素
“看”和“看见”等词义的同异和制约
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
构词法研究的一些问题
汉语表“红”的颜色词群分析
汉语表眼睛活动的词群
普通话和方言间的词群对比探讨
构成成分分析和词的释义
概念义分析的形式化
“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表动作行为的词)
“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表名物的词)
“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表性状的词)
词义单位的划分
词义和词的分布
序言
收集在这个文集中的文章是从我发表过的四十多篇论文中选出来的,可以代表我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观点。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的探讨各有重点,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互相联系,界限难以严格划开。这里只是根据论述对象、分析范围的不同将论文分组,不能机械地把论文归入不同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末我开始关注词汇学的时候,可供参考的论文著作不算多,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方面的论著已经丰富起来了,词汇、词典、语义的研究已各有侧重的范围。学术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而发展。我自己就是在这种进步中充实起来的。希望能以自己的工作成绩显示这种进步,予后来者某种借鉴。
在论文写作中,原来用过的一些概念后来更换了。如在《表动作行为的词的意义分析》(1982)一文中用过的“语言一思维的综合式”“语言——思维的分析式”,以后不再使用。在较早的论文中,“词素、词素义”和“语素、语素义”同时或交叉使用,这不符合术语统一规范的要求。考虑到这些情况反映了作者认识理解问题的过程,各处所用概念所指基本是清楚的,为保持论文原貌,就不作改动了。但较早使用的一些符号(如《名物词的释义》[1982]所用的)同以后论文所用的不同,就改成一致了。
商务印书馆支持作者出版此书,深表感谢。
论述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文摘
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①
准确确定一个词的意义,一般要综合考察它表示的概念内容,同别的词的搭配情况,以及它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等等情况。但义同构成词的语素义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分析语素义对确定词也有相当的作用。词义和语素义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复杂多变。其中也存在某种规律性。说明这种规律性对了解语言符号同义联系的复杂性也有帮助。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由于汉语中单音节词、多音节的单纯词只含有一个语素,语素词义的联系是另一种情况②,本文主要考察由多个(主要是两)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的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这种考察有两个件:①各个语素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已作出归纳,②词义已作出好的解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已初步完成这个任务,因,本文材料主要以它为根据(下文用例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现》),也参考其他词典。
ISBN | 9787100037686 |
---|---|
出版社 |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符淮青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