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 710004000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在阐述90年代“俄罗斯哲学”之前,首先对80年代与90年代的“衔接部”予以特别的关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是由“苏联哲学”向“后苏联哲学”即当今的“俄罗斯哲学”“转折”的关键时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的第一章对属于“苏联时期”的1990年和1991年里在哲学领域中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变化,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在揭示苏联和苏联哲学剧变的深层原因方面,进行了尝试。第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阐述从1992年到1999年的“俄罗斯哲学”。世人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在那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曾经在长达74年之久的时间里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大国里,在“苏联”不存在之后,在“苏联哲学”终结了之后.究竟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在阐述1992年到1999年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哲学时,我们关注的是当今俄罗斯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领域,谈到的是这些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些问题。我们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揭示哲学领域发生的那些重大而实质性的变化。我们无意对哲学各个领域做逐一地、面面俱到地介绍。例如我们在书中没有涉及逻辑、美学、科学哲学等内容。在章节的安排上,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形式服从内容,不求外表上的整齐划一,章节的长短依其重要性而定,该长的则长,该短的则短。第三,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人们很喜欢对所研讨的对象在21世纪将会怎样变化作出展望。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的末尾,我们也将试着谈谈“俄罗斯哲学”的“未来”即它在21世纪的前景。不过我们深知:在20世纪的余晖未尽之时,当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尚且模糊不清的时候,谈论“俄罗斯哲学”的未来和对它在21世纪的前景进行展望,是不可能很有把握的。但如果从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和可能性方面对它的未来做一些推测,这样做或许不至于被认为是多此一举。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从1990年到1991年12月 ——“苏联”的解体与“苏联哲学”的终结 一 历吏把握的重要性 二 “苏联哲学”终结于“改革”的失败中 三 理论和哲学领域发生的主要变化 四 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两部有代表性的哲学作品看“苏联哲学”的“极限” 五 “苏联哲学”终结的启示意义 第二章 从1992年到1999年12月 ——俄罗斯哲学的状况 一 “混乱年代”与俄罗斯和俄罗斯哲学的命运 二 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定位和定义 三 俄罗斯哲学的走向 四 俄罗斯哲学界关注的主要领域和问题 五 近年来哲学和人文科学的一般状况及对其所作的评价 第三章 理论哲学 一 关于“哲学是不是科学”的争论 二 现今“哲学”的结构 三 哲学体例方面的变化 四 现今的“哲学”定义及“哲学基本问题 五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新理解 六 现在怎样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七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态度 第四章 社会哲学 一 “社会哲学”的含义 二 “社会哲学”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三 “社会形态理论”与“文明类型理论 四 对苏联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再认识 第五章 政治哲学 一 政治学、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 二 定义、对象和框架 三 现代化与文明冲突 四 非暴力伦理学 五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第六章 历史哲学 一 历史哲学的地位、定义和建构 二 对“立国”和“复兴”依据的寻求 第七章 人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 一 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现状 二 “入学”的内容 三 《人学大纲》、《哲学人类学》和《俄罗斯拥有的人的潜力方案》 四 人、人道主义与“新思维 五 文化哲学 第八章 宗教哲学 一 对官方无神论和“宗教复兴”的哲学反思 二 对俄罗斯传统宗教哲学的评价 三 宗教学教学与研究的正规化 第九章 哲学史 一 哲学与哲学史 二 俄罗斯传统哲学与俄罗斯哲学传统 三 对“苏联哲学”的看法和态度 第十章 俄罗斯的未来与俄罗斯哲学的未来(代结束语)
序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1990-1999)》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此前以“苏联哲学”为主题的系列研究的延续。 在完成“90年代俄罗斯哲学”研究和写作之前,我们曾在1991年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80年代的苏联哲学(1980-1989)》和在1996年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苏联哲学的演变(1917一1991)》。这两个项目都已按有关“规定”经“验收”被确认为“已完成的项目”。从以上这三部书稿以及1986年出版的《苏联当代哲学(1945-1982)》(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一书可以看出:第一,我们在多年里始终围绕一个对象即先前的苏联哲学和现今的俄罗斯哲学进行了持续性的、跟踪性的、同步性的研究。第二,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苏联哲学”做出全貌的描述,揭示“苏联哲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苏联哲学”向今天的“俄罗斯哲学”转化的过程,展现当今“俄罗斯哲学”的概貌。总之,这项研究的意图在于对所考察的对象进行历史的和总体的把握,揭示哲学在20世纪的俄国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
文摘
苏联的历史表明,苏联领导人并不真正懂得他们所建立的体制。这个体制的前提是一党制和专权制。然而,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从1990年起,主动倡导“多党制”,不仅容许各种非共产党组织的存在,还容许“共和国”一级共产党诸如“俄罗斯共产党”等与“苏共,,并存;在“苏联总统”之外还容许“俄罗斯总统”与之并存。这样的做法,势必从根本上破坏了“苏联体制”,自己“拆”了自己据以存在的基础。这样的做法不仅导致“改革”的失败,还必然导致权力的分散直到权力的丧失。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采取的“公开性”和“多元化’’方针则摧毁了苏联体制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 由苏联政权建立起来并为这一政权服务的“苏联哲学”,必然随着苏联政权的丧失而“终结”自己的存在。“苏联哲学”是与“苏联政权”共存亡的。 “苏联哲学”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走了一条迟迟疑疑、曲曲折折的道路。“改革”开始以后,在最初的几年里,苏联哲学界的表现是:思想跟不上迅速变化的形势,行动迟缓。苏联哲学家多年饱经沧桑,备受高压和严密监控,“自保”意识和风险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上已经根深蒂固,在看不到“形势”确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之前,他们宁肯“缓进”,而绝不肯“冒进”,他们因此曾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责。“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曾使全苏联陶醉。当哲学界也被普遍的“亢奋”所感染,被拖进改革的大潮之后,他们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开始对“苏联哲学”的过往进行深刻的、批判性的反思。 综观那一时期苏联哲学界的总体表现,可以说他们已开始走上了一条较为正确的道路。但这段时间持续的并不长。
ISBN7100040000
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贾泽林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