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为明·李明珍所著。全书不分卷,后附宋·崔嘉彦所著“四言举要”及诸家考证《脉诀》之言。全书共记述了27种脉象,是在《脉经》24脉基础上增加了“长”、“短”、“牢”3种脉象。以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歌诀形式为表现方式,便于诵习,是学习脉学的必读之书。
编辑推荐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在《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现存版本中精选出其中的最善者作为底本,聘请了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最大限度地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确保点校的高质量。
作者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目录
濒湖脉学
浮
沉
迟
数
滑
涩
虚
实
长
短
洪
微
紧
缓
芤
弦
革
牢
濡
弱
散
细
伏
动
促
结
代
四言举要
脉诀考证
脉诀非叔和书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男女脉位
脏腑部位
奇经八脉考
文摘
浮阳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夹《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ISBN | 9787802312982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作者 | 李时珍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