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入门(修订版) 7508249135/9787508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入门(修订版)》简要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的特色及学习方法;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学传统诊断方法、中医诊断的方法、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方法、西医常见病症的辨证方法等知识。其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深入浅出,切合临床实际,特别适合初学中医者、中医爱好者和中西医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中医诊断入门(修订版)》由金盾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观念 (二)四诊合参 (三)认病识证 (四)标本传变 三、中医诊断的特色与优点 (一)深入浅出,简便易行 (二)内涵外延,开拓诊断 (三)无病治证,防治为先 四、中医诊断的学习方法 (二)综合分析法 (二)提纲挈领法 (三)承先启后法 (四)背诵歌诀法 第二章 中医学传统诊断方法 一、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二、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六经辨证 (三)四层(卫气营血)辨证 (四)三焦辨证 (五)脏腑辨证 (六)病因辨证 (七)气血津液辨证 (八)方剂辨证 第三章 中医诊断的特殊方法 一、腹诊 (一)中国中医腹诊 (二)日本汉方医腹诊 二、指甲诊断法 (一)指甲诊病的方法 (二)疾病符号的分布 (三)血气符号的主病 三、耳郭诊断法 (一)耳郭诊断原理 (二)耳郭形色主病 四、察目诊断法 (一)从眼周围观察胸腹部的病变 (二)从眼周围观察脊背的病变 (三)从眼的大小观察气血、魂魄 (四)瞳孔变化主病 五、掌纹诊断法 (一)生命线主病 (二)智慧线主病 (三)感情线主病 (四)健康线主病 第四章 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方法 一、内科病证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喘证 (四)哮证 (五)痰饮 (六)肺痈 (七)呕血 (八)咯血 (九)便血 (十)尿血 (十一)不寐 (十二)遗精 (十三)中风 (十四)眩晕 (十五)痹证 (十六)胃痛 (十七)呕吐 (十八)泄泻 (十九)痢疾 (二十)便秘 (二十一)黄疸 (二十二)水肿 (二十三)积聚 (二十四)鼓胀 (二十五)消渴 (二十六)遗尿 (二十七)头痛 (二十八)腰痛 (二十九)肠痈 (三十)郁证 二、妇产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经闭 (四)崩漏 (五)断经前后诸证 (六)带下 (七)恶阻 (八)妊娠腹痛 (九)胎动不安 (十)妊娠水肿 (十一)产后腹痛 (十二)恶露不下 (十三)恶露不绝 (十四)产后缺乳 (十五)不孕 (十六)子宫脱垂 三、儿科病证 (一)鹅口疮 (二)肺炎喘嗽 (三)顿咳 (四)风疹 (五)水痘一 (六)小儿夏季热 (七)小儿暑温 (八)痄腮 (九)惊风 (十)疳证 (十一)泄泻 (十二)小儿遗尿 (十三)五迟五软 四、其他病证 (一)肿瘤 (二)乳蛾 (三)牙痛 (四)时行赤眼 (五)鼻渊 (六)乳痈 (七)痔疮 第五章西医常见病症的辨证方法 第六章中医诊断常识简介
序言
临证时,总有人问:“你们中医治病真神!切切脉,望望舌,就能知道病之所在。你们是如何诊病的?”中医诊病之方法,就是中医诊断法。诊断疾病是治病之首要。清代喻昌在《寓意草》中说:“治病必先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眩。”说明只有认识疾病,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立竿见影;否则如盲人夜行,杂药乱投,药不对症,则将雪上加霜。然而,学习中医诊断法并非易事。就中医文献来说,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中医诊断学专著所存甚少,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诊断学专著更不多见。鉴于广大热爱中医药学的读者渴望能看到一本简明易懂、实用性强的中医诊断学专著,笔者遴选有代表性的中医诊断学资料,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诊断心得,于1996年编著出版《中医诊断入门》,以利读者登堂入室,探索中医奥秘,发扬中医特色,发掘祖国医学宝库。 《中医诊断入门》在全国发行十多年来十分畅销,重印10次,印数达12.7万册,并在台湾文光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各地读者,尤其是中西医工作者关爱此书,提出了许多宝贵、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为此进行修订。
文摘
第二章 中医学传统诊断方法 所谓中医学传统诊断方法,就是中医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常用的、被中医界所公认的诊断方法。它具体包含两大部分内容,即四诊与辨证。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六经、四层、三焦、脏腑、病因等。至于“病”的诊断,由于中医历来对此认识不深(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因此对病的认识尚无定见,故多在证候中介绍。虽然中医很早提出了“病”的名称,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以病形命名,如中风、疟疾;有的以病机命名,如百合病、疳积;有的以病因命名,如中暑、伤风;有的以脏腑命名,如肺痈、肠痈;有的以经络命名,如太阳病、少阳病等,不一而足,所以至今不能按病诊断。而在中医对病认识的前提下进行辨证,如中风有急性期和恢复期,在辨证上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有闭证与脱证之别,在治疗上各不相同,因此即使认识了中风病,也需辨证施治。所以,辨病诊断的有关内容,可以说都在辨证中体会,不另作专门介绍。关于中医“病”的诊断这方面的内容,大量的工作有待有志者去探索和研究,故从传统的中医诊断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四诊与辨证。 一、四诊 中医诊断是以望闻问切的四诊手段来观察和了解病情的变化,并运用从外测内、见证推病、以常衡变的分析方法来诊断患者的病证,为立法、处方、用药做好第一步的准备。
ISBN7508249135/978750824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作者董汉良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