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术文库) 7811190672/97878111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研究》主要是从传媒伦理问题所涉及的三个方面来入手的,即媒介组织、媒介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具体研究框架:媒介组织的媒介伦理道德问题、媒介从业人员的伦理、中外传媒伦理比较、伦理道德调控方式、传媒伦理道德建设的路径探索等等。 《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研究》还对大众传播媒介启发、指导社会的伦理责任,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是因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其特殊的舆论导向、教育职能,即“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这也是媒介伦理区别于其他职业伦理的鲜明特点。
编辑推荐
《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研究》以辩证分析、中外比较的方式,通过对中外媒介伦理、伦理道德与法律、自律与他律、个人与组织、个体意识与职业意识、奖励与惩罚、内部机构与外部环境、商业运作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探讨,试图找出转型期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建设之路。
目录
绪论 大众传媒伦理道德研究概述 第一节 从伦理学到大众传媒的伦理学研究 第二节 职业伦理范畴的大众传媒伦理 第三节 我国大众传媒伦理研究的轨迹 第一章 转型期影响传媒组织伦理道德的社会变量 第一节 我国传媒组织道德滑坡的内因 第二节 我国传媒组织道德滑坡的外因 第三节 组织机制对传媒伦理道德的影响 第二章 转型期传媒从业者伦理道德的个体选择 第一节 传媒从业者道德结构的双重性 第二节 职业行为指导原则的多元性 第三节 传媒从业者的价值观误区 第四节 程序正义:一个传媒人不能忽视的法律视角 第三章 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跨文化比较与思考 第一节 中西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中西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现实比较 第三节 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跨文化思考 第四章 大众传媒伦理道德调控方式考察 第一节 传媒自律:道德调控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 法律规范:制约传媒行为的重要方式 第三节 我国传媒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 第五章 转型期传媒伦理道德建设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强化传媒行业的专业理念和道德意识 第二节 建立大众传媒伦理评议组织 第三节 倡导社会公众对传媒活动的参与和监督 附录1: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状况调查 附录2:联合国及部分国家的大众传媒伦理道德规范 附录3:我国的大众传媒伦理道德规范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问题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要时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进行互动。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对象的构成、0理、媒介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使媒介伦理道德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更本质的原因是,只要有人的活动存在,就会产生伦理问题。与医疗、司法等领域的职业伦理类似,大众传媒领域也有自己的职业伦理。即使是历经了几百年的发展、运作得相对比较规范的英美等国的大众传媒,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一些老牌的传播机构也不例外。 2003年6月,由于报社的两名记者杜撰、剽窃他人的作品,久负盛名的美国《纽约时报》执行总编辑豪威尔?莱尼斯与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双双宣布辞职。《芝加哥论坛报》也发生了合同撰稿人造假事件。2004年,《今日美国报》爆出了资深记者杰克·凯利长期造假的丑闻,这也是自《纽约时报》事件以来对新闻界构成最大打击的事件。堪萨斯大学新闻系的佩吉·库尔教授说:“目前的情况很糟糕,令人震惊。”①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坚守媒介伦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文摘
第二节 职业伦理范畴的大众传媒伦理 西方著名的伦理学家涂尔干指出:“显而易见的是,有一种规范却是多样化的,他们共同组成了职业伦理。作为一名教授,我不必去履行商人的义务。企业家与士兵的义务,士兵的义务与牧师的义务也迥然不同,如此等等……在这样的联系中,我们可以说有多少种不同的天职,就有多少种道德形式,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只能履行一种天职;于是,这些不同的道德形式便完全适应于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所以,在每个社会里,我们都可以找到并行起作用的各种各样的义务。我们所关注的,恰恰就是这一部分的伦理问题。”① 涂尔干实际上是在强调,在伦理道德体系中,职业伦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对职业伦理没有什么兴趣,但社会中还有各种专业团体,它们包含着这些职业道德,其使命就在于保证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这些群体通过把具有同一职业的个体或职业群体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得以形成和发展。
ISBN7811190672/978781119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初广志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