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与虚无》出版于1943年,此书的出版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他对世界的理解。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他的哲学主要思想来源,从传统来讲,一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一个是笛卡尔的理性哲学。而更多的是他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关于自由和偶然性的思想,也关涉到他同女人的关系、爱情、性欲、肉体、……他把这一切都揉和在一起,以一种哲学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部著作的确具有独特价值,它是自黑格尔以来新的精神现象学。萨特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根本难题的哲学,那不是任何一种现成的哲学思想,而是他自己经过十年探索得出来的。 
                    编辑推荐
《存在与虚无》出版于1943年,此书的出版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他对世界的理解。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
这部著作的确具有独特价值,它是自黑格尔以来新的精神现象学。萨特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根本难题的哲学,那不是任何一种现成的哲学思想,而是他自己经过十年探索得出来的。
他的哲学主要思想来源,从传统来讲,一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一个是笛卡尔的理性哲学。而更多的是他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关于自由和偶然性的思想,也关涉到他同女人的关系、爱情、性欲、肉体、……他把这一切都揉和在一起,以一种哲学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萨特 译者:陈宣良 目录
中译本前言
中译本修订版说明
2007年中译本再版说明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第二章 自欺
第二卷 自为的存在
第一章 自为的直接结构
第二章 时间性
第三章 超越性
第三卷 为他
第一章 他人的存在
第二章 身体
第三章 与他人的具体关系
第四卷 拥有、作为和存在
第一章 存在与作为:自由
第二章 作为和拥有
结论
附录 序言
1996年《存在与虚无》中译本修订本出版,距初版时间整整十年。今年此译本再版,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中,国内外对于萨特及其哲学思想的研究都有相当的发展。特别是在1995年,为纪念萨特百年诞辰,法国国内及其他许多国家都为之举办了不少会议、讲座并出版了大量相关的翻译、评述和研究成果,这一切都使我们对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这部20世纪法国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法国现象学的奠基之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借再版之际,我们对在引用、交流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疏忽和不当之处进行了补正和修订。对一些现在现象学(主要是德国现象学)汉语翻译中一些与我们不同的译名,有些我们采用了,但有些保留了我们的原译,主要考虑到萨特本人所代表的法国现象学的一种倾向,对德国现象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接受角度,我们在必要时作了说明。当然在处理这些难题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诚恳希望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在此,也向在参加“((存在与虚无》讨论”课的北大哲学系的几届研究生们表示感谢,是他们的参与得以不断促进译本的修正和完善。也希望继续得到同学们的各种讨论意见和不同看法。
《存在与虚无》中译本的前几版的责编是我们的同事、朋友王炜,他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他的哀思和怀念。《存在与虚无》中译本,会让我们总是想起他,想起那时候支持和帮助这个译本的朋友……
北京大学外哲所法国哲学研究中心杜小真
2007年3月
                    | ISBN | 9787108027245 | 
|---|---|
| 出版社 |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 | 
| 尺寸 | 32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