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730703777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全面总结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经验,总结与分析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文献分类法发展中曾发生过的重大的学术争论与研究热潮及其所提出的新观点。
前言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与2010年发展目标研究”的主要成果。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总结20世纪的过去,面向21世纪的前十年,即:总结和阐明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历史经验;思考2010年前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的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客观地展现我国曾经有过的文献分类法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的 学术辉煌,同时展望在新世纪将承担的更大的学术责任。为我国文献分类法和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发展、文献分类学与知识组织理论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和推动。接受本课题任务以来,课题组坚持严谨求实、尊重历史、追求发展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力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人进行文献调查研究,建立中国文献分类法及文献分类论著的数据库与文献库。由于本课题涉及中国百年文献分类法及其理论发展史,因此,全面、系统、准确地占有第一手材料是第一位的。我们通过利用多种综合性与专题性论文索引及电子数据库,查阅到20世纪我国有关文献分类的论文6 500余篇(含译文)、专著110余部(含译著)、文献分类法近200部、著者号码表约70余部,以此建立了一个资料比较齐全的课题研究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读工作。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尽力搜集与研渎第一手材料。如20世纪上半叶的有关文献因其年代较久远,且收藏于各地(其中极少数文献因种种原因已遗佚),查阅比较困难,我们几经努力,搜集到并研读了,这一时期全部文献总数的约93%,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全面总结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经验。这方面的研究过去比较薄弱。以往对这一历史时期文献分类研究状况与成果的总结只将其概括为引进与研究DDC等几部分类法与编制-“仿杜”、“补杜”、“改杜”分类法等方面。我们在研究中,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为根据,从当时我国引进与研究的23种外国文献分类法与22种外国著名文献分类学家的论著、国内学者编制的90余种各类型文献分类法与15种著者号码表,以及他们对文献分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三个方面,全面地总结与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历程,得出了这种发展历程是一个引进与继承、融合与创新的过程这一结论。同时,消除了多年来人们对某些重要历史事实的误解,如对于UDC、CC首次传人中国的问题,以往认为 UDC于1957年首次传人中国,CC于1957年由刘国钧、强一宏先生首先引入我国。我们以第一手材料为依据,得出UDC由朱家治先生于1926年首次传人中国、CC由胡延钧先生于1936年首次引人我国这一结论。 3.总结与分析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文献分类法发展中曾发生过的重大的学术争论与研究热潮及其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反映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 的主要成就,展现这一时期我国文献分类法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生动画面;同时,我们也以这些学术争论与研究热潮中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为切人点,通过对这些学术问题的回顾与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学术争论和研究热潮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最富有活力的事件,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深切地感到在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中,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思想之间的争论,使我国文献分类法的理论研究充满活力。 ……
ISBN7307037777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