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形态论 750654737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本书以全新的视野和工具,纵观人类军事形态的历史演变,系统地揭示了战争中介系统的革命对战争形态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建立了信息化战争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阐释战争形态的基本要素及其当代战争形态转型的标志,第二,全面论述信息化战争形态要素在内的结构及其性质,如信息平台的数字化意蕴,信息结构力的动力学机制,“虚拟-现实”二元作战空间、“控制-进攻-防御”三维军事运动等,第三,阐述我军应对世界新军事新革命及其战争形态转型的措施,提出“隔代跨越”的战略构思,把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锁定在“介观化军事革命”。 本书是我军有关信息化战争基础性、原创性、系统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综合运用哲学、军事学、国际关系学等,为读者展示了信息时代基本战争形态的图景。该书为认识信息化战争的本质特征,开展信息化战争和作战理论创新提供了思维工具,值得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和关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各界人士一读。
编辑推荐
本书以全新的视野和工具,纵观人类军事形态的历史演变,系统地揭示了战争中介系统的革命对战争形态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建立了信息化战争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阐释战争形态的基本要素及其当代战争形态转型的标志,第二,全面论述信息化战争形态要素在内的结构及其性质,如信息平台的数字化意蕴,信息结构力的动力学机制,“虚拟-现实”二元作战空间、“控制-进攻-防御”三维军事运动等,第三,阐述我军应对世界新军事新革命及其战争形态转型的措施,提出“隔代跨越”的战略构思,把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锁定在“介观化军事革命”。 本书是我军有关信息化战争基础性、原创性、系统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综合运用哲学、军事学、国际关系学等,为读者展示了信息时代基本战争形态的图景。该书为认识信息化战争的本质特征,开展信息化战争和作战理论创新提供了思维工具,值得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和关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各界人士一读。
作者简介
董子峰,空军某部研究员,空军大校军钎。1976年入伍。1981-1985年,在空军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学习,获工学士学位,1996-1999年,参加中央党校在职领导干部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学习,获研究生学历;2001-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长期在部队、院校、研究所和空军机关工作或学习,历任战士、技师、助理工程师、助理员、秘书、副处长、处长等职。曾赴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军队考察访问。主要研究方向:自动控制理论、飞行安全管理、军事哲学、全球性问题哲学,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在军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来主要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及其战争形态转型,其信息化战争理论受到广泛关注。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战争形态的基本要素 三、当代战争形态转型的标志 四、战争形态演变的一般特点 第一章 信息的链式运动 一、信息因子的存在论基础 二、信息平台的性质与结构 三、数据链与信息链式运动 第二章 人类战争中介系统的革命 一、信息平台的革命性意义 二、战争中介系统的三次革命 三、信息平台的组建作用 第三章 军队战斗力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一、信息化军事系统的涌现性特征 二、军队战斗力系统的相变 三、整体涌现性的定量刻画 四、军队战斗力“量子化”的动力学方程 第四章 “虚拟——现实”二元作战空间 一、人类战争空间的扩张 二、虚拟领土的界定 三、制虚拟领土权的提出 四、战争重心的转移 第五章 控制:军事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一、进攻和防御二元对立的打破 二、控制作战的基本问题 三、军事技术体系的三维结构 四、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本质 第六章 完全非接触战争 第七章 信息化战争中的主体际 第八章 中国的回应:跨越式发展 后记
ISBN7506547376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董子峰
尺寸32开 Pages Per 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