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龙录 石洲诗话 702002655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084620 类别: 图书 国学 集部 文论
後记 右谈龙録一卷,清赵执信著。石洲诗话八卷,清翁方纲著。 执信字申符,号秋谷,又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生於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卒於乾隆九年(一七四四)o康熙进士、会官左赞善。因为在『国恤』时期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佟皇后之死)『违制』看洪昇长生殿的演出(当时规定百日之内不许作乐),被削官。时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诗,就是说他这件事。他是诗人,又是诗歌评论家,谈龙录虽然是数量很少的薄薄一卷,但在当时以至於后来的影响却颇大。这一卷书差不多专是针对王士祯的『神韵』说而发的。 王士祯的『神韵』说,渊源於宋代严羽(其实不仅严羽,还可以远溯到唐代司空图,近迄明代李李攀龙),循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说,构成他自己的诗论,主张诗要有一种朦胧之境,摇曳生姿,而又避苑实指。这种作法,必得依赖风调之美。这风调,就是气神韵』。当时王氏之说倾天下,从理论到创作实践,客观上正起了掩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作用,为取得全国政权未久的隋王朝所欢迎。 执信於庄氏深致不满,谈龙録中首尊冯班,继举吴乔,以示与王士禎异途。冯班钝吟难録有严文纠缪,吴乔图炉诗中有『诗中须有人在』之说,都是反对严羽沦浪诗话的。『谈龙』即谈诗,王土祯说『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执信则以为『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只不过是『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罢了,决不可『拘於所见,以为龙具在是』—书中於王士祯的作品如留别相送诺子、兴有夜话等则讥弹之,於王士祯的唐诗选本如堂贤三味集则贬抑之,於王士祯所赞赏者如王懋林永浯溪磨厓碑则驳斥之。……又说王士祯为人『素狭』,作诗太『爱好』,『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许多刺语和微辞。其中好些话为後来反对王士祯者所本,如袁牧的隨贺诗话中就可以看到一些例证。 与谈龙录为姊妹篇的是声调谱,那是揭『神韵』说之秘,选古人诗中对於声调运用的范篇以告人的。但那书仅是一个在字句之旁标示声调的古诗选本,所以没有把它辑入这套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赵执信之後,反对『神韵』说最力的是倡『性灵『说的袁牧。反对『性灵』说而欲救『神韵』说之失的是主『肌理』说的翁方纲。 方纲字正三,号覃绤。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生於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卒於嘉陵二十三年一八一八)。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他是乾、嘉时代著名的金石学家,经学家,考据家,书法家,也是诗人。他的诗学出於黄叔琳,而叔琳得0自王士祯,可以说他的诗学与王士祯有血缘关系。但他认为『神韵』太『虚』,必须救以『肌理『之『实』。『理『就是义理加文理,他是这样说的: 『理者,综理也;经理也,条理也。尚书之文,直陈其事,而诗所以理之也。直陈其事者,非直言所能理,故必雅丽而後能理之。雅,正也;丽,葩也。阵子又谓『诗正而葩者』是也。(复初斋文集卷十)『其於人则肌理也。』(同上)所以『诗必研诺肌理,而文必求实际』(同上文集卷四)信并祖述黄庭坚诗法,说『以质实为本』。指出『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石洲诗话卷四),因为—— ……
ISBN702002655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赵执信
尺寸32开PagesPer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