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外话:范曾卷》相对于范曾的许多煌煌巨作,可以说是算不了什么,但“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它包含了范曾的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画外话:范曾卷》仍以范曾的绝技“人物画”为主,如有关老子,钟馗,惠子等古典人物题材的画作,同时还有许多颇有情趣的画图小品,共50幅,每篇附有千余字的小文,或谈画理,或谈画中故事,历史、文学、掌故、艺术,无不娓娓道来。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奇文妙画,汇集一书。
编辑推荐
《画外话:范曾卷》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作者给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取了一个非常具有诗情的名字,不仅如此,作者以诗人之眼观物,凭借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又为每一幅作品配上了一段像小典故一样的文字,让读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又对中国古代文化加深了了解,不管是对专业绘画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精美画册。 媒体推荐
自序
范曾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是我为中国画所提出之八字箴言。于此,“诗”非以直指古风近体也,指诗之意蕴境界也。是则《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诗子》为深悟之《诗经》,非无由矣。“诗”之涵义既扩大如此,则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家沉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画家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生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晰,其所创制,离郑趋雅,或无多虑。
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书法功力之深浅。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此失魂落魄者也;苟笔疲腕弱而企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此魂无以时附者也。中国画坛凡称大家作手,无一不以笔墨彪炳于世,此无它,按西方之形式构成说,中国笔墨为最具形式构成之特质、最具独立审美价值之艺术语言。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于中国画之深刻影响于此可见。舍笔墨而谈中国画,无异于舍语言而论中国诗。
中国画传统历千百年睿智之士殚精竭虑,创格造境,一如浩淼之江河九曲弯环,奔腾而东,恒变不居,伟然自在。此所以中国画能自立于世界各民族艺术之林而无愧色之缘由。或有以为中国画已处胶着状态,命途危浅,朝不虑夕者,以无稽之考,闲扯葛藤,作恣妄之言。此所谓猿猴捉月、病眼看花,自生颠倒而已,于中国画何有哉?
东西方绘画近百年之发展史,轨迹不同。西方之标新立异,与西方哲学思维之巨大变革有关。其影响最著者为尼采直承叔本华“唯意志论”,而提出“打倒偶像”、“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诸命题。艺术贯独创,贵多元,是尼采哲学之积极影响。讵知事乃有大谬不然者,自马蒂斯、毕加索之后,流派繁衍,其间亦有彗星一闪,灼灼其辉者,如表现主义之康定斯基、超现实主义之达利,皆有杰构。甚至抽象表现主义之波洛克,亦有可观。然则理念先行,变本加厉;出奇制胜,覆雨翻云。自杜桑以尿器为雕刻、波依斯以啤酒罐为“杰作”之后,西方之困惑,有增无已。艺术家既可开玩笔,则人人皆可为艺术家。流行艺术所谓POP者大行其是,艺术至此,可谓颓萎极矣。而中国近百年之画坛,则依循传统积层性的方式前进,大师相望,不绝如缕。其影响中国画家最深者为儒家之“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为庄子之“乘物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为老子之“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西方人取其近而为新,中国人取其远而求好,其大别如此。
古典主义精神之复恨,已渐为东西方远瞩深虑之士所共识。人类惟有从自身精神宝库中汲养料,以作再生之图,舍此,别无途径。同时我们应坚信,衡量艺术亘古不变之原则是好和坏,而不仅仅是新和旧。
古典主义的碎片,可能是吉光片羽,而现代流派的余唾,则恐真正是残砖颓瓦。
1999年9月 作者简介
范曾(1938--),江苏省南通市人,196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1962年至1978年之间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进行历史画的创作,同时还研究绘制了大量中国古代人物服饰的资料;1978年至1984年,范曾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担任副教授;1984年至1999年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担任教授一职。现为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东方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他的著作包括画册、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等五十余种。 目录
知白守墨
从《牧放图》谈中国书画笔墨
泼墨钟馗
简笔老子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丽人行
老子皓髯
老子与童子
老子演教
周耶蝶耶
惠子有诘
八大的哭笔
八大山人
左眼出而乾坤定
从禅诗说寒山、拾得
亦有佛性
神象礼佛
得大自在
海南怀苏子
飘渺孤鸿影
汨罗江,诗人的江
杜公赞
老子看老子
生命的奇迹
说马
苍鹰画作殊
说龟
天地一沙鸥
亦崎岖而经丘
乐天诗情
万物相亲
万古千秋五字新
梦游天姥
大隐吴玉如
谁免余情绕
以狂继颠
少年读诗从骚始
天鹅之歌
夏塘赤子
从济颠说开去
我有嘉宾
钟馗神威
鹅 鹅 鹅
达摩神悟
米颠拜石
从鹦鹉学舌说起
夏塘感怀
石中之火
飞来石
蓝顶的小鸟 文摘
书摘
寂寞嫦娥舒广袖
当宁静的秋夜,一轮皓月自东山冉冉而起。“末升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月亮,它皎洁、清冽、冷艳、明净,亿万年来高悬碧海青天、凭临着变幻莫测的人寰。它寂然无语地运转,没有像太阳那样燃烧着的热情。它的外貌宛似天生玉质的美人,望之弥近,接之弥远。她的光芒就在你身边,你搜寻这光芒,她却隐然而不见,远在天边。
它洒向人间的原来是一个虚幻的美妙的梦。其实,月亮上没有空气、水分和生命,只有贫瘠的、星罗棋布的高山和火山口,火山爆发熔岩冷却后广阔的大平原,还有遍地厚厚的尘沙。它像一个寂寞美人的心灵,枯井不波,再也没有欢愉和情爱——没有比心如死灰的美人更可悲悯的了。
月亮,你不正是嫦娥吗?你远离后羿,来到天边,你的容颜依旧清丽,而你的心灵却别样凄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你服食灵药,飘然而去,你在月上,下顾人寰,陷入了深深的悔恨。
啊!啊!那隆隆的礼炮声,宣告了新世的来临,那疾风暴雨的时代过去,人间迎来了光明。天翻地覆的变化激活了嫦娥久已沉寂的心灵。啊!啊!那轻扬的杨柳,随风而逝,直上重九。那
是人间的忠魂烈魄,那是万古不朽的民族精神。
飞云长流,似波似涛,人间的骤变,映照得银盆大月灼灼其辉。青春的生命又回归嫦娥。她从万古的睡梦中惊醒,迎来那碧翠的片片杨柳。她知道,清风在呼唤她、飞云在呼喊她。她似乎听到五音繁会的天字协奏,她舒袖而舞。她的眉宇似乎还有一丝昔日的忧伤,而她的眼神显然充满了对人间的深情。
啊!啊!那倾盆的大雨在云底浇向人寰。它要洗涤千载腐秽、百年耻辱。它要给普天之下,洗出一个清新、洁净的乐园。这是欢极而后的泪水,这是亿万人心底涌出的垂天瀑布!
诗人浩茫的心事弥于六合,我欣赏这首《蝶恋花》。我吮毫挥洒,不假思索。诗,从诗人的心底流出;画,也是从画家心底流出。凡是泉涌而出的诗、画都不是修辞矫饰的产物,那是天章云锦的大块文章。
这幅画着力于一个字“舒”。嫦娥舒展柔臂,广袖拂向云端,那衣袖一线直上,到手腕处微微一颤,这就是妙手偶得的传神之笔。画毕之后,我不曾增一笔、减一笔,凝神静观,那画面的节律、气势告诉我,瞬间把握的袖口一笔是何等重要。
杜公赞
杜甫,你伫立西阁,俯仰吟哦,你的声调,这样凄恻,这样悲凉。
你一身素白的衣衫,莫非是厕身天地之间,像白鸥一样孤独,一样彷徨。
那五更的鼓角,在寒风中呜咽;那三峡的星河,在乌云里潜藏。
啊,宫阙长满了野草,战场上奔突着饥饿的豺狼。
黎民啊,辗转在沟壑,茫茫的人流从陇右向蜀中,在寒风中逃荒。
杜甫,再不见你骑着骏马,追逐狡兔;再不见你举着杯斝,美酒流芳;不见你五陵豪兴,裘马轻狂。
你看透了帝王的昏聩,朝政的荒唐;你看到了朱门酒肉已经酸臭,路旁的饿殍正在冻僵。
州的月色啊,夜夜惨黄。思念你的夫人早巳去世,爱子也在饥饿中天亡。
远去了,少年的梦境,你曾想致君尧舜整顿朝纲;想不到,残杯冷炙,磨尽了豪情壮怀,带给了你辛酸悲怆。
杜甫啊,走吧,离开了喧嚣的长安。但是你的梦境里,巫峡变成了华岳,蜀江化作了黄河浊浪。他乡的寂寞如永恒的孤月,凄苦的游踪如片云在天边飘荡。行路难啊,行路难,这道路上布满蒺藜,到处故障,你只有乘着一叶小舟,从三峡走向荆湘。
你活着,无你的立锥之地;你死去,却只能由苇席蒿葬。
你留给天地间的不朽诗篇,却进入人类智慧的殿堂;这里你是诗国的圣哲,诗坛的帝王。
你的诗篇,是永夜中的光亮,在人类的历史上将活得比谁都久长,一千三百年后,我们又在这里把你瞻仰,西阁下还是你咏叹过的夔门激浪。
但,时代已使大地山河更加雄壮,你,正应一层愁眉,放歌引吭。杜公啊,我们献上的是一瓣心香,献上的是真诚佳酿。
我们将永远永远记住,你挚烈的愿望,把神州大地变成真正的天堂。
梦游天姥
清醒时的李太白不能免俗,《与韩荆州书》即有阿谀,只是遣词豪宕,不显寒酸。而且李太白拉出“天下谈士”垫底:“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难怪袁枚要讥刺李太白:“既不用封万户侯,何须一识韩荆州?”不过,李太白为人的最后底线,至少在求取功名时,不致有奴颜。即使接纳他也“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然后他才情如泉,“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李太白谀词的尺度也仅在:韩荆州可以是伯乐,而我李太白则是毫无疑问的千里马。“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在谦揖求职之中保持了自己的身份。
然而这毕竟不是李太白的真面,只有在醉梦之中,一个千古不朽的诗人才巍然而立。那是从世俗的牢笼中挣脱的伟大灵魂,具有着独立不羁的高尚人格。那时,他不再希求帝王大臣的青睐,不再希求锦袍玉带的荣耀。
其实李太白总是在玉盘珍馐、宦门帮闲和蓬飘蒿居、独立人格之间选择。凭着他诗人的本性,他的终极选择必然是后者。
李白梦游天姥,徜徉于千岩万壑,闻清猿啼叫,听天鸡长鸣,看虎瑟鸾车,迎仙人来降,何其快哉!梦中有之,世上所无。然则霍然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o”这一场梦,使李白彻悟了人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为了使在梦中所获得的情态自由化为现实的身心自由,那就必须对人生有新的判断,新的解释,必须视人生如梦,把一切功名利禄视作过眼云烟:“但愿长醉不愿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古之达观者往往认为人生是一场梦境,而且这梦境便是庄子的蝴蝶梦,李白的天姥之梦。在《庄子·齐物论》中有一位化人长梧子说:“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当一个人能处于梦中而又在梦中占梦,可谓大梦。只有大智大觉者知其为大梦,而愚昧的人却自以为清醒,永远不能逃脱人生的烦恼。这里的大觉者把人生视作一场梦中占梦的大梦,可谓“大智闲闲”。
白鹿之鸣,起于幽谷。青崖石上,太白喟然而叹。走吧,五岳寻仙不辞远,只有楼外青山、山外斜阳、无穷丘垦、不尽烟岚才是李太白的梦乡。舍弃钟鼓簪玉,撕碎冠冕锦袍,李太白的衣带才凭虚御风,诗人李太白才能遨游长空,写出不朽的诗篇。
……
插图
ISBN | 7020030793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 范曾 |
尺寸 | 24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