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一生志业研究 9787301267288,730126728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441175 类别: 图书 国学 国学名家 傅斯年
编辑推荐

《傅斯年一生志业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欧阳哲生讲胡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科学与政治》等。
目录

壹傅斯年一生的志业及其理想——《傅斯年全集》序言
一、早期的学术准备
二、“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三、傅斯年的学术成就
四、傅斯年的教育理念
五、傅斯年著作的整理、出版
贰傅斯年政治思想片论
一“五四式的激情”
二、民族主义与正统意识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抉择
结语
叁傅斯年与北京大学
一、北大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
二、北大“中兴”的军师
三、北大复员的代理校长
肆新学术的建构——以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报告》为中心的探讨
一、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方针之确定
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三、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工作之开展
四、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成果之体现
结语
伍傅斯年的“国学”观及其时代意义——《大家国学·傅斯年卷》前言
陆傅斯年的公共空间与思想抉择——《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傅斯年卷》导言
一、思想主题的初步展开:文化重建与社会重建
二、中流砥柱:在学术与政治两栖作战
三、后期思想的问题意识:战争、国家与世界前途
结语
附录一傅斯年先生年谱简编
附录二新发现的一组傅斯年佚文(六篇)
“清党”中之“五卅”
我对于日本出兵山东的感想
满洲傀儡剧主人公溥仪
四川与中国
日本的军事冒险
广西石刻展览特刊序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具体到高等教育,傅斯年以为高等教育为学术教育,传统的高等教育“只有国子监及各地书院”,“国子监只是一个官僚养成所”,书院尚有“自由讲学”或“作些专门学问”的可能。清末教育改革将书院关门,在傅斯年看来,这是“当时的失策”,“书院可存,而书院中之科目不可存”。民初至30年代,中国大学虽有发展,“仍然不是一个欧洲的大学”,“今之大学制度仍不能发展学术,而足以误青年,病国家”。基于此,傅斯年提出高等教育的改革:第一,“大学教育不能置之一般之教育系统中,而应有其独立之意义”。第二,“大学之构造,要以讲座为小细胞,研究室(或研究所)为大细胞,而不应请上些教员,一无附着,如散沙一般”。第三,“大学以教授之胜任与否为兴亡所系,故大学教授之资格及保障皆须明白规定,严切执行”。把大学独立,大学的学术化和大学教授资格考核的制度化作为现有大学改革的重点。当教育部公布了《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章程》后,各校也纷纷上马设立研究院,对是否应办理研究院,傅斯年表达了审慎的保留,其理由是:“一、大学之有研究组织是欧洲大陆上创始的风气,而英国是很后些时,受大陆的影响而变成的。”“二、大学中之研究院,与独设之研究院,如中央研究院等,及其同样的研究机构如地质调查所等,就处境论,各有其不便处。大学之研究院有不及专作研究院机构之便当处甚多。”
ISBN9787301267288,730126728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欧阳哲生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