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熊十力:一代狂哲(珍藏版)》由台海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建勇。湖北黄冈人,《读者》《格言》《意林》《文苑》《教师博览》等杂志签约作家,已在全国近种杂志、报纸发表作品1000余篇次,有数十篇作品入选多种图书选本以及多地中学语文考试卷,并有数篇作品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选播。著有《带着爸妈去旅行》(华北卷)、《另一种方式的花开》(与人合著)等图书。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放牛伢的春暖花开
机灵古怪的“人来疯”
过目成诵的“小神童”
爱思考的熊孩子
对答如流的放牛伢
子日诗云的小叔子
第二章巴河边45度角的仰望
狂放大闹菩萨庙
裸行,潇潇洒洒
夜闯“鬼”庙又何妨
思想开了一扇窗
第三章好男儿志在四方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弱
初人“东方芝加哥”
豆腐坊里做帮工
花园山的秘密聚会
地下革命宣传员
第四章身先士卒刺头兵
星夜火速大撤离
流血流泪是常有的事儿
上司头上的孬兵
“义结金兰”挑大梁
第五章地下运动很冒险
差点成为阶下囚
改名换姓去教书
达城庙里偷金佛
雄楚楼上的大情怀
战友情,驻心中
第六章政治这玩意儿很伤人
坚决不礼袁大头
喜结连理事儿
政治,竟然是肮脏的
在上海滩留下的一个遗憾
第七章“登堂人室”去北大
“骂不还口”做诤友
“空空道人”学佛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八章天地之间有了一个“熊卜力”
拳打脚踢辩学术
离开北大,“南漂”
以天下忧而忧
瑜伽精舍中的冥想生活
第九章谈笑不羁有鸿儒
一语道破将军计
以文会友识“牛人”
毒舌三分又何妨
一人应战论众敌
第十章国难当头谁好过
巧诗大骂卖国贼
一次艰辛的逃离
难得饱一次口福
师生共度难日子
第十一章志不同道不相谋
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走
恰似曾经少年时
冷脸面对新权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十二章爱他人胜过爱家人
一个怪才老师背后的非凡学生
关心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
怎不牵挂故乡的亲人
学生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第十三章去留之间的正确抉择
何去何从费思量
一封重要的试探信
北上京城目睹新气象
意气相投的忘年交
重回北大,依然那么“跩”
第十四章高山流水遇知音
注意,不是什么话都能说
京城虽好,却不是久居之地
知我者,陈毅也
永怀一颗悲悯的心
“魏晋人”的风度
第十五章不是每个疯子都是精神病
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
春天虽然迟到,但毕竟还是来了
结束语
熊十力年表
序言
毋庸置疑,熊十力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他没爹可拼,没学历可包装,却硬是从一个货真价实的“屌丝”成长为“高大上”的哲学大家,演绎了一个经典的逆袭传奇。
陈毅说:“熊十力是中国的国宝。”
蔡元培称之为“两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
《大英百科全书》把他与冯友兰并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在这样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身上,更有着独特的气质品性令人着迷,那便是他的率真与狂放。梁漱溟说:熊十力是中国唯一的“狂者”。
“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说这话时,熊十力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与其说这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不如说是一种自信的率真。事实上,在其八十四载人生历程中,熊十力确乎给这话作了生动的阐释。
在人生岔路口,熊十力弃政从学,率真得伟大。以哲学名世的他,幼年的人生理想并非做学问,而是闹革命。长大后,他成为辛亥革命的猛将,担任过湖北督军府参谋,后来又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给了他巨大打击,目睹世风日下,“党人竞权争利”,痛惜“革命终无善果”,常常“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雨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如果随波逐流,谋个一官半职,对于他来说并非难事。但是,他天生有忧国忧民之情怀。经过一番思索,他觉得国家祸乱不断,皆因军阀官僚贪淫侈糜、卑屈苟且、残忍猜妒、诈骗伪善,以及国民昏然无知。
革命不如革心。于是,他决然脱离政界,致力于学术研究,以期探讨人生的本质,增进国民的道德。这是熊十力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与当年的鲁迅弃医从文,如出一辙。他曾自谓:“决志学术一途,时年已三十五矣,此为余一生之大转变,直是再生时期。”
在学术论辩中,熊十力“脚踢”同侪,率真得独特。废名,本名冯文炳,与熊十力是湖北老乡,对佛学也有深厚造诣,在北大任教时,熊十力常与废名探讨佛经,但是观点常常不同,每次两人凑到一起,总是吵得不可开交。有一天,两人碰面后,照例争吵,声音挺大。突然,有人听见房里声音戛然而止,推门一看,只见两人已经扭在一起,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根本发不出声音。众人将两人拉开,熊十力趁废名不备,踢了一脚,废名也不示弱,报以拳头,熊十力斗不过,边骂边落荒而逃。可是,没过两天,两人又凑到一块,依然又辩论得面红耳赤。国学大师梁漱溟也常常与熊十力观点不同,有一次两人争论不休,熊十力气得不行,趁梁转身时,偷袭三拳,还大骂其“笨蛋”,可不久两人又和好如初。
在课堂教学时,熊十力掌击学生,率真得可爱。在讲课的时候,熊十力喜欢站在中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伴以各种手势,像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讲得兴起时,常常会随手在学生头或肩上猛拍一掌,然后哈哈大笑。以至于很多学生对他“惧怕不已”,上课时尽量找那些远离先生的位置。哲学家张东荪比熊十力小一岁,有一次,他听熊十力讲哲学,像学生一样恭敬肃立,洗耳静听。讲着讲着,熊十力把持不住,一巴掌拍在张东荪的肩上。由于力度太大,使得张东荪呲牙咧嘴,连连后退。熊十力见状,禁不住大笑不止,张东荪早就耳闻他这个“怪癖”,自然也不介怀。
在日常生活中,熊十力好恶随心,率真得可敬。35岁时,熊十力从师学佛,穷得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晾干接着穿,有时没得换,他就光着腿,外套一件长衫,人送绰号“空空道人”,他欣然接受。他虽学富五车,但对现代交通和电力则少有了解,听说寄信是走水路,就一定要家人到江边邮局去交寄,若有寄往铁路沿线的邮件,一定要人送到火车站去邮寄,说是如此投信才到得快一些,固执得让人觉得好笑。为了专心治学,他的书桌上长期贴着一张字条:“说话勿超过三分钟”,以提醒到访者不可久坐。他曾独住一小院,常有人敲错门,于是他在门上贴出一张白纸,上书几行字:“近来常常有人来此找××人,×人以前确是在此院住,现在确是不在此院住。我确是不知道××人在何处住,请不要再敲门。”其憨态跃然纸上。有一次,朋友王元化来访,他在洗澡,便招呼王元化进门,自己仍裸身坐在澡盆中,对谈多时。熊十力爱吃鸡,学生或者朋友到访时,如果能捎带一只鸡,他基本上会照单全收。在重庆结识郭沫若后,郭每次到访,总会带一只鸡作见面礼。然而,蒋介石曾多次让人送他金钱,前后共计几百万元,他则坚辞不受,并大骂老蒋。
熊十力的学生徐复观曾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邀请他赴宴。晴天朗日,他打着灯笼来到酒楼。徐复观不解地问:“先生,何故白日打灯笼?”他则说:“如今暗无天日,一片漆黑,岂能不掌灯?”相传还有一次,邵力子邀他一起为蒋介石祝寿,席间,高官显贵们吟诗作赋,赞颂老蒋。他刷刷写好诗后,佯装尿急而逃席。众人拿诗一看,那诗写道:“脖上长着瘪葫芦,不花钱买篾梳子,虮虱难下口,一生无忧,秃秃秃,净肉,头!”脑袋光光的蒋介石气得差点背过气。
熊十力就是这么一个有情、有趣、有料的大怪人、大善人、大哲人。罗曼·罗兰曾说:“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是的,诚如此言,率真狂放的熊十力一生不做影子,而做人。
2015年4月于湖北黄冈
文摘
版权页:
“那怎么办?”王汉急了,“你有什么好的计划?”
刘静庵沉默了好久,说:“你如果一定要行动的话,我建议在省外动手比较妥当。”
“行!我们就到外省去动手!”王汉斩钉截铁地说。
经与胡瑛商议,王汉与胡瑛二人携带鹦鹉洲所藏的手枪,匆匆奔赴火车必经的河南彰德,在那里等候铁良北上,择机行刺。临行前,王汉发誓说:“不杀此贼,誓不回鄂!”
1905年2月中旬,王汉与胡瑛住在彰德火车站附近的旅店里,天天打探铁良何时达到,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中。他们俩研究制定了各种预案,住在旅店里,还反反复复地把刺杀步骤预演了好多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们对刺杀充满期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连等候了好多天,他们却一直没有等到铁良的专车。“铁良是不是改变行程了?”胡瑛不安地说,“是不是我们的行动走漏了风声?说不定我们这里已经暴露了,我俩是不是应该赶紧转移啊?”
王汉也拿不准为什么铁良没有如期抵达,认为胡瑛的警觉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要让他就此放弃行动,又实在心有不甘。于是,王汉说:“我一人拼命即可,并不想连累你一同送死。你可以另外再找一家客栈隐蔽起来,等我死后,为我收尸,并将我死的经过告诉武昌的革命同志,就足够了。”经过一番商量,王汉与胡瑛最终决定分开居住,刺杀行动由王汉一人承担,胡瑛负责接应。
《熊十力:一代狂哲(珍藏版)》由台海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建勇。湖北黄冈人,《读者》《格言》《意林》《文苑》《教师博览》等杂志签约作家,已在全国近种杂志、报纸发表作品1000余篇次,有数十篇作品入选多种图书选本以及多地中学语文考试卷,并有数篇作品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选播。著有《带着爸妈去旅行》(华北卷)、《另一种方式的花开》(与人合著)等图书。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放牛伢的春暖花开
机灵古怪的“人来疯”
过目成诵的“小神童”
爱思考的熊孩子
对答如流的放牛伢
子日诗云的小叔子
第二章巴河边45度角的仰望
狂放大闹菩萨庙
裸行,潇潇洒洒
夜闯“鬼”庙又何妨
思想开了一扇窗
第三章好男儿志在四方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弱
初人“东方芝加哥”
豆腐坊里做帮工
花园山的秘密聚会
地下革命宣传员
第四章身先士卒刺头兵
星夜火速大撤离
流血流泪是常有的事儿
上司头上的孬兵
“义结金兰”挑大梁
第五章地下运动很冒险
差点成为阶下囚
改名换姓去教书
达城庙里偷金佛
雄楚楼上的大情怀
战友情,驻心中
第六章政治这玩意儿很伤人
坚决不礼袁大头
喜结连理事儿
政治,竟然是肮脏的
在上海滩留下的一个遗憾
第七章“登堂人室”去北大
“骂不还口”做诤友
“空空道人”学佛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八章天地之间有了一个“熊卜力”
拳打脚踢辩学术
离开北大,“南漂”
以天下忧而忧
瑜伽精舍中的冥想生活
第九章谈笑不羁有鸿儒
一语道破将军计
以文会友识“牛人”
毒舌三分又何妨
一人应战论众敌
第十章国难当头谁好过
巧诗大骂卖国贼
一次艰辛的逃离
难得饱一次口福
师生共度难日子
第十一章志不同道不相谋
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走
恰似曾经少年时
冷脸面对新权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十二章爱他人胜过爱家人
一个怪才老师背后的非凡学生
关心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
怎不牵挂故乡的亲人
学生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第十三章去留之间的正确抉择
何去何从费思量
一封重要的试探信
北上京城目睹新气象
意气相投的忘年交
重回北大,依然那么“跩”
第十四章高山流水遇知音
注意,不是什么话都能说
京城虽好,却不是久居之地
知我者,陈毅也
永怀一颗悲悯的心
“魏晋人”的风度
第十五章不是每个疯子都是精神病
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
春天虽然迟到,但毕竟还是来了
结束语
熊十力年表
序言
毋庸置疑,熊十力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他没爹可拼,没学历可包装,却硬是从一个货真价实的“屌丝”成长为“高大上”的哲学大家,演绎了一个经典的逆袭传奇。
陈毅说:“熊十力是中国的国宝。”
蔡元培称之为“两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
《大英百科全书》把他与冯友兰并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在这样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身上,更有着独特的气质品性令人着迷,那便是他的率真与狂放。梁漱溟说:熊十力是中国唯一的“狂者”。
“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说这话时,熊十力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与其说这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不如说是一种自信的率真。事实上,在其八十四载人生历程中,熊十力确乎给这话作了生动的阐释。
在人生岔路口,熊十力弃政从学,率真得伟大。以哲学名世的他,幼年的人生理想并非做学问,而是闹革命。长大后,他成为辛亥革命的猛将,担任过湖北督军府参谋,后来又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给了他巨大打击,目睹世风日下,“党人竞权争利”,痛惜“革命终无善果”,常常“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雨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如果随波逐流,谋个一官半职,对于他来说并非难事。但是,他天生有忧国忧民之情怀。经过一番思索,他觉得国家祸乱不断,皆因军阀官僚贪淫侈糜、卑屈苟且、残忍猜妒、诈骗伪善,以及国民昏然无知。
革命不如革心。于是,他决然脱离政界,致力于学术研究,以期探讨人生的本质,增进国民的道德。这是熊十力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与当年的鲁迅弃医从文,如出一辙。他曾自谓:“决志学术一途,时年已三十五矣,此为余一生之大转变,直是再生时期。”
在学术论辩中,熊十力“脚踢”同侪,率真得独特。废名,本名冯文炳,与熊十力是湖北老乡,对佛学也有深厚造诣,在北大任教时,熊十力常与废名探讨佛经,但是观点常常不同,每次两人凑到一起,总是吵得不可开交。有一天,两人碰面后,照例争吵,声音挺大。突然,有人听见房里声音戛然而止,推门一看,只见两人已经扭在一起,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根本发不出声音。众人将两人拉开,熊十力趁废名不备,踢了一脚,废名也不示弱,报以拳头,熊十力斗不过,边骂边落荒而逃。可是,没过两天,两人又凑到一块,依然又辩论得面红耳赤。国学大师梁漱溟也常常与熊十力观点不同,有一次两人争论不休,熊十力气得不行,趁梁转身时,偷袭三拳,还大骂其“笨蛋”,可不久两人又和好如初。
在课堂教学时,熊十力掌击学生,率真得可爱。在讲课的时候,熊十力喜欢站在中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伴以各种手势,像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讲得兴起时,常常会随手在学生头或肩上猛拍一掌,然后哈哈大笑。以至于很多学生对他“惧怕不已”,上课时尽量找那些远离先生的位置。哲学家张东荪比熊十力小一岁,有一次,他听熊十力讲哲学,像学生一样恭敬肃立,洗耳静听。讲着讲着,熊十力把持不住,一巴掌拍在张东荪的肩上。由于力度太大,使得张东荪呲牙咧嘴,连连后退。熊十力见状,禁不住大笑不止,张东荪早就耳闻他这个“怪癖”,自然也不介怀。
在日常生活中,熊十力好恶随心,率真得可敬。35岁时,熊十力从师学佛,穷得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晾干接着穿,有时没得换,他就光着腿,外套一件长衫,人送绰号“空空道人”,他欣然接受。他虽学富五车,但对现代交通和电力则少有了解,听说寄信是走水路,就一定要家人到江边邮局去交寄,若有寄往铁路沿线的邮件,一定要人送到火车站去邮寄,说是如此投信才到得快一些,固执得让人觉得好笑。为了专心治学,他的书桌上长期贴着一张字条:“说话勿超过三分钟”,以提醒到访者不可久坐。他曾独住一小院,常有人敲错门,于是他在门上贴出一张白纸,上书几行字:“近来常常有人来此找××人,×人以前确是在此院住,现在确是不在此院住。我确是不知道××人在何处住,请不要再敲门。”其憨态跃然纸上。有一次,朋友王元化来访,他在洗澡,便招呼王元化进门,自己仍裸身坐在澡盆中,对谈多时。熊十力爱吃鸡,学生或者朋友到访时,如果能捎带一只鸡,他基本上会照单全收。在重庆结识郭沫若后,郭每次到访,总会带一只鸡作见面礼。然而,蒋介石曾多次让人送他金钱,前后共计几百万元,他则坚辞不受,并大骂老蒋。
熊十力的学生徐复观曾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邀请他赴宴。晴天朗日,他打着灯笼来到酒楼。徐复观不解地问:“先生,何故白日打灯笼?”他则说:“如今暗无天日,一片漆黑,岂能不掌灯?”相传还有一次,邵力子邀他一起为蒋介石祝寿,席间,高官显贵们吟诗作赋,赞颂老蒋。他刷刷写好诗后,佯装尿急而逃席。众人拿诗一看,那诗写道:“脖上长着瘪葫芦,不花钱买篾梳子,虮虱难下口,一生无忧,秃秃秃,净肉,头!”脑袋光光的蒋介石气得差点背过气。
熊十力就是这么一个有情、有趣、有料的大怪人、大善人、大哲人。罗曼·罗兰曾说:“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是的,诚如此言,率真狂放的熊十力一生不做影子,而做人。
2015年4月于湖北黄冈
文摘
版权页:
“那怎么办?”王汉急了,“你有什么好的计划?”
刘静庵沉默了好久,说:“你如果一定要行动的话,我建议在省外动手比较妥当。”
“行!我们就到外省去动手!”王汉斩钉截铁地说。
经与胡瑛商议,王汉与胡瑛二人携带鹦鹉洲所藏的手枪,匆匆奔赴火车必经的河南彰德,在那里等候铁良北上,择机行刺。临行前,王汉发誓说:“不杀此贼,誓不回鄂!”
1905年2月中旬,王汉与胡瑛住在彰德火车站附近的旅店里,天天打探铁良何时达到,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中。他们俩研究制定了各种预案,住在旅店里,还反反复复地把刺杀步骤预演了好多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们对刺杀充满期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连等候了好多天,他们却一直没有等到铁良的专车。“铁良是不是改变行程了?”胡瑛不安地说,“是不是我们的行动走漏了风声?说不定我们这里已经暴露了,我俩是不是应该赶紧转移啊?”
王汉也拿不准为什么铁良没有如期抵达,认为胡瑛的警觉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要让他就此放弃行动,又实在心有不甘。于是,王汉说:“我一人拼命即可,并不想连累你一同送死。你可以另外再找一家客栈隐蔽起来,等我死后,为我收尸,并将我死的经过告诉武昌的革命同志,就足够了。”经过一番商量,王汉与胡瑛最终决定分开居住,刺杀行动由王汉一人承担,胡瑛负责接应。
ISBN | 9787516808238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 孙建勇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