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国学:史学方法导论 978710111825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477091 类别: 图书 国学 国学名家 傅斯年
编辑推荐

《史学方法导论》为傅斯年的代表作,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史料的分析、鉴别与应用方法,而且强调了“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的观点。另附其残稿“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何兹全先生评价此稿“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目录

史学方法导论
拟目
史料论略
第一章史料之相对的价值
第一节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第二节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
第三节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
第四节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
第五节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
第六节本事对旁涉
第七节直说与隐喻
第八节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
夷夏东西说
一、亳—商—殷
(一)商代发迹于东北,渤海与古兖州是其建业之地
(二)亳
(三)商代拓土之三期
二、夏迹
三、夏夷交胜
四、诸夷姓
(一)太嗥之族
(二)少嗥之族
五、总结上文
姜原
一、姜之世系
二、姜之地望
三、姜姓在西周的事迹
四、姜羌为一字
周东封与殷遗民
大东小东说
一、大东小东的地望和鲁、燕、齐的初封地
二、周初东向发展之步骤
三、周公之事功
论所谓五等爵
一、五等称谓的淆乱
二、公侯伯子男释字
三、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

文摘

版权页:



在东平原区中,地位稍次于空桑之重心,是郼。郼读如衣,衣即是殷(见《吕氏·慎大览》高诱注)。殷地者,其都邑在今河南省北端安阳县境,汤灭韦而未都,其后世自河南迁居于此。在商人统治此地以前,此地之有韦,大约是一个极重要的部落,所以《诗·商颂》中拿他和夏桀并提。商人迁居此地之目的,大约是求便于对付西方,自太行山外而来的戎祸,即所谓鬼方者,恰如明成祖营北平而使子孙定居,是为对付北鞑者一般。商人居此地数百年,为人称曰殷商,即等于称在殷之商。末世虽号称都朝歌,朝歌实尚在鄣地范围,所以成王封唐叔于卫,曰“封于殷虚”(定四)。此地入周朝,犹为兵政之重镇(看白懋父敦等)。又八百年后入于秦,为东郡,又成控制东方之重镇。到了汉末,邺为盛都。五胡时,割据中原者多都之,俨然为长安雒阳的敌手。
在西高地系内,正中有低地一条,即汾洛泾渭伊雒入河之规形长条,此长条在地形上之优点,地图已明白宣示,不待历史为他说明。他是一群高地所环绕的交通总汇,东端有一个控制东平原的大出口。利用这个形势成为都邑,便是雒阳。如嫌雒阳过分出于形胜的高地之外,则雒阳以西经过觳函之同,又过了河,便是安邑。雒阳为夏周两代所都,其政治的重要不待说(夏亦曾都雒阳,见《求古录·礼说》)。安邑一带,是夏代之最重要区域。在后世,唐叔受封,而卒成霸业。魏氏受邑,而卒成大名。直到战国初,安邑仍为三晋领袖之魏国所都,用以东临中原,西伺秦胡者。河东之重要,自古已然,不待刘渊作乱、李氏禅隋,方才表显他的地理优越性。
ISBN9787101118254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傅斯年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