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与康德美学 9787010161754,701016175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477882 类别: 图书 国学 国学名家 王国维
编辑推荐

《王国维与康德美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蓝国桥,1974年生,广西河池人。广东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中文系副主任。先后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论著有《康德美学论》(合著)、《中西文化形态论》(合著),在《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人文杂志》《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多项。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本书缘起与整体考量
一、问题来源梳理:中国化起点
二、方法论的提炼:两重性结构
三、主要内容书写:整体性布局
第一章王国维阅读康德的学术史反思
第一节王国维的康德阅读史还原
一、准备:心灵需求与知识储备
二、过程:康德→叔本华→康德
三、收获:读懂了康德
第二节王国维西学根基的康德认定趋势
一、西学成就:自评与他评
二、西学根基:叔本华或康德
三、认定趋势:回到康德
第二章王国维内化康德美学及其结果
第一节消化康德的叔本华经验
一、美学苦痛说:从叔本华到康德
二、哲学怀疑论:回应两重性关系
第二节以本土经验活化康德美学
一、古雅说:对康德美学的创造性改造
二、自然说:对康德美学的本土激活
三、意境论:对康德美学的深刻活用
第三章王国维对康德审美自律原则的运用
第一节康德审美自律原则的内涵来源及其影响
一、审美自律原则的内涵
二、审美自律原则的来源
三、审美自律原则的影响
第二节王国维对审美自律原则的整体坚守
一、对康德审美自律原则的深度领会
二、对学术自律原则的坚定信念
三、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
第三节王国维以审美自律原则改造国民性
一、改造的前提:国民性批判
二、实施的策略:以美术代宗教
第四章王国维与康德美学在道德上的会通
第一节王国维美学的道德走向探析
一、天才性格由自然转向道德
二、审美王国中自由意志之彰显
三、学术追问的道德落实
第二节以道德为归宿的康德美学
一、康德美学的两重性
二、美是道德的象征
第五章王国维活化康德美学之重大意义
第一节整体观照:康德美学中国化的现代性意义
一、时间之流的断裂
二、感性之维的强化
三、主体性工程的建设
第二节创新基点:王国维是康德美学中国化的第一站
一、康德美学的中国普罗米修斯
二、回到王国维:待完成的美学计划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康德说:“花,自由的素描,无任何意图地相互缠绕着的、被人称做簇叶饰的纹线,它们并不意味着什么,并不依据任何一定的概念,但却令人愉快满意。”花、素描、纹线并不与实际目的有关“但却令人愉快满意”,其原因就是这些纯粹形式合乎了人的主观目的,它们本身只不过是人心灵形式的一种外化而已。
在审美活动中对象的形式是审美主体赋予对象的结果,就是说对象的形式是主体对对象自发能动的给予,把对象的内容清除掉之后,形式性的对象就显得很纯粹,因此康德把只涉及形式的美称为纯粹美,康德构筑的就是一个完全自足的审美内宇宙。这样对象的纯粹形式就与主体认识机能的协调运动、主体的情感性和无功利性就发生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审美自律内在机理的深层次挖掘。
在现象界中审美主体面对着对象的形式,审美主体若开启对本体界的有利展望,那么对象的形式即刻被迫隐匿自身,优美欣赏也就被崇高欣赏所取代。由此在崇高欣赏中审美主体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对象的形式而是对象的无形式,审美主体凭借崇高也就超越了感性:“崇高不能含在任何感性的形式里,而只涉及理性的观念:这些观念,虽然不可能有和它们恰正适合的表现形式,而正由于这种能被感性表出的不适合性,那些理性的观念能被引动起来而召唤到情感的面前。”崇高的欣赏者内心“装满着一些观念,心意离开了感性,让自己被鼓动着和那含有更高目合的性的观念相交涉着”,审美主体似乎掉进了超感性的汪洋大海中。这样,在崇高欣赏中审美主体就与理性的观念相伴随,他因此是一种超感性的情感性存在。
ISBN9787010161754,701016175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蓝国桥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