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三松堂全集:中国哲学史补二集(套装共2册)》包括《三松堂全集:中国哲学史补二集·上册》、《三松堂全集:中国哲学史补二集·下册》共2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目录
与印度泰谷尔谈话
——东西文明之比较观
柏格森的哲学方法
书评:《心力》(柏格森著卡尔译)
书评:《美国人的品性和意见》(乔治·桑戴延纳著)
ROOK REVIEW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IR PHILOSOPHIES
(LIANG SHUMING.SHANGHAI.1922.)
书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著 上海 1922年)
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在中州大学讲演会讲演稿
对于哲学及哲学史之一见
中国哲学之贡献
一个新实在论的人生观
——在北京学术讲演会讲演
名教之分析
郭象的哲学
中国哲学中之神秘主义
中国之社会伦理
泛论中国哲学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THE PLACE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HISTORY
儒家对于婚丧祭礼之理论
THE CONFUCIANIST THEORY OF MOURNING,SACRIFICIAL AND WEDDING RITES
老子、《易经》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老子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之政治社会的背景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甲)
孟子哲学
《大学》为荀学说
公孙龙哲学
中国中古近古哲学与经学之关系
韩愈、李翱在中国哲学史中之地位
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
人生术
——1935年3月2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在中国哲学会年会上的开会词
历史演化中之形式与实际
哲学年会闭会以后
说思辨
BOOK REVIEW:TAO,THE GREAT LUMINANT:ESSAYS FROM HUAI NAN TZU, WJTH INTRODUCTORY ARTICLES, NOTES, ANALYSES
(EVAN MORGAN.SHANGHAI.KELLY AND WALSH.1934)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乙)
评冯振著《老子通证》
朱子所说理与事物之关系
对于本年哲学会年会之感想
先秦诸子之起源
对于哲学一点意见
《庄子》内外篇分别之标准
中国政治哲学与中国历史中之实际政治
哲学与逻辑
附录哲学与逻辑(摘要
怎样研究中国哲学史?与孙道升合作
从哲学观点看艺术
——论艺术的创作和批评和教育
人的义务
人生中底境界
答陈序经先生
关于《新世训》
略谈哲学的用处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甲)
新旧道德问题
论命运
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一:新旧道德问题
——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在重庆文化会堂讲
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二:道德功利问题
——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廿一日在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
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三:一元多元问题
——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廿二日在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
儒家哲学之精神
儒家哲学之批判
——在华大讲演
先秦儒家哲学述评
宋明儒家哲学述评
新理学在哲学中之地位及其方法
革命哲学
——中国固有哲学略述
论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
……
文摘
版权页:
不过道家之宇宙论倾向于唯物论;儒家之宇宙论则倾向于唯心论。两家所用以达上述之最高境界、最高目的之方法亦不同。道家所用之方法,乃在知识方面取消一切分别而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之境界。儒家所用之方法,乃在道德方面克己去私,以“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乇阳明《大学问》)。在中国哲学史中,此二方法,分流并峙,颇呈奇观。不过道家之方法,自魏晋以后,似已无人再讲,而儒家之方法,则有宋明诸哲学家为之发挥提倡,此其际遇之不同也。此但略举,详在下文。
所谓道家、儒家亦颇宽泛。本文以庄子代表古代的道家,以郭象代表后来的道家;以《中庸》、孟子代表古代的儒家,以程明道、朱晦庵、王阳明等代表后来的儒家。
(二)
知识一名,有广狭二义。其广义乃指一切经验;其狭义乃指智识底知识(intellectual knowledge)。“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庄子·田子方》)心所能知,口所能言之知识,乃智识底知识;心所不能知,口所不能言之经验,虽亦可以广义底知识名之,然实非智识底知识也。道家之反对知识,乃反对智识底知识。道家反对智识底知识而注重纯粹底经验。盖智识底知识之功用,在于分别事物,而纯粹底经验之所得,乃无分别之浑然一体也。
“纯粹经验”是威廉·詹姆士所用底名词。所谓纯粹经验(pure experience)即是无智识底知识之经验。在有纯粹经验之际,经验者,对于所经验,只觉其是“如此”(詹姆土所谓that),而不知其是“什么”(詹姆士所谓what)。詹姆士说纯粹经验即是经验之“票面价值”(face value),即是纯粹所觉,不能以名言区别。此等经验,普通惟最小底婴儿有之。无智识底知识之婴儿,于张开眼看见许多事物之时,他不但不知那些事物是什么,他且简直不知那些事物之是事物。即“事物”之最宽泛底概念,他亦无有。他不过只觉得他见如此如此而已。说“他见”亦不对,因他亦不知他是“他”。他无有一切概念,无有一切名言区别,无有一切智识底知识。他的经验,即是纯粹经验。
《三松堂全集:中国哲学史补二集(套装共2册)》包括《三松堂全集:中国哲学史补二集·上册》、《三松堂全集:中国哲学史补二集·下册》共2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目录
与印度泰谷尔谈话
——东西文明之比较观
柏格森的哲学方法
书评:《心力》(柏格森著卡尔译)
书评:《美国人的品性和意见》(乔治·桑戴延纳著)
ROOK REVIEW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IR PHILOSOPHIES
(LIANG SHUMING.SHANGHAI.1922.)
书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著 上海 1922年)
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在中州大学讲演会讲演稿
对于哲学及哲学史之一见
中国哲学之贡献
一个新实在论的人生观
——在北京学术讲演会讲演
名教之分析
郭象的哲学
中国哲学中之神秘主义
中国之社会伦理
泛论中国哲学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THE PLACE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HISTORY
儒家对于婚丧祭礼之理论
THE CONFUCIANIST THEORY OF MOURNING,SACRIFICIAL AND WEDDING RITES
老子、《易经》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老子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之政治社会的背景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甲)
孟子哲学
《大学》为荀学说
公孙龙哲学
中国中古近古哲学与经学之关系
韩愈、李翱在中国哲学史中之地位
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
人生术
——1935年3月2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在中国哲学会年会上的开会词
历史演化中之形式与实际
哲学年会闭会以后
说思辨
BOOK REVIEW:TAO,THE GREAT LUMINANT:ESSAYS FROM HUAI NAN TZU, WJTH INTRODUCTORY ARTICLES, NOTES, ANALYSES
(EVAN MORGAN.SHANGHAI.KELLY AND WALSH.1934)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乙)
评冯振著《老子通证》
朱子所说理与事物之关系
对于本年哲学会年会之感想
先秦诸子之起源
对于哲学一点意见
《庄子》内外篇分别之标准
中国政治哲学与中国历史中之实际政治
哲学与逻辑
附录哲学与逻辑(摘要
怎样研究中国哲学史?与孙道升合作
从哲学观点看艺术
——论艺术的创作和批评和教育
人的义务
人生中底境界
答陈序经先生
关于《新世训》
略谈哲学的用处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甲)
新旧道德问题
论命运
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一:新旧道德问题
——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在重庆文化会堂讲
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二:道德功利问题
——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廿一日在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
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三:一元多元问题
——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廿二日在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
儒家哲学之精神
儒家哲学之批判
——在华大讲演
先秦儒家哲学述评
宋明儒家哲学述评
新理学在哲学中之地位及其方法
革命哲学
——中国固有哲学略述
论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
……
文摘
版权页:
不过道家之宇宙论倾向于唯物论;儒家之宇宙论则倾向于唯心论。两家所用以达上述之最高境界、最高目的之方法亦不同。道家所用之方法,乃在知识方面取消一切分别而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之境界。儒家所用之方法,乃在道德方面克己去私,以“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乇阳明《大学问》)。在中国哲学史中,此二方法,分流并峙,颇呈奇观。不过道家之方法,自魏晋以后,似已无人再讲,而儒家之方法,则有宋明诸哲学家为之发挥提倡,此其际遇之不同也。此但略举,详在下文。
所谓道家、儒家亦颇宽泛。本文以庄子代表古代的道家,以郭象代表后来的道家;以《中庸》、孟子代表古代的儒家,以程明道、朱晦庵、王阳明等代表后来的儒家。
(二)
知识一名,有广狭二义。其广义乃指一切经验;其狭义乃指智识底知识(intellectual knowledge)。“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庄子·田子方》)心所能知,口所能言之知识,乃智识底知识;心所不能知,口所不能言之经验,虽亦可以广义底知识名之,然实非智识底知识也。道家之反对知识,乃反对智识底知识。道家反对智识底知识而注重纯粹底经验。盖智识底知识之功用,在于分别事物,而纯粹底经验之所得,乃无分别之浑然一体也。
“纯粹经验”是威廉·詹姆士所用底名词。所谓纯粹经验(pure experience)即是无智识底知识之经验。在有纯粹经验之际,经验者,对于所经验,只觉其是“如此”(詹姆土所谓that),而不知其是“什么”(詹姆士所谓what)。詹姆士说纯粹经验即是经验之“票面价值”(face value),即是纯粹所觉,不能以名言区别。此等经验,普通惟最小底婴儿有之。无智识底知识之婴儿,于张开眼看见许多事物之时,他不但不知那些事物是什么,他且简直不知那些事物之是事物。即“事物”之最宽泛底概念,他亦无有。他不过只觉得他见如此如此而已。说“他见”亦不对,因他亦不知他是“他”。他无有一切概念,无有一切名言区别,无有一切智识底知识。他的经验,即是纯粹经验。
ISBN | 9787101112955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作者 | 冯友兰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