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增订版)》由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
张岱年,原名宇同,别名季同,出生于北京,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其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
目录
自序
绪论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
一、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所谓“名”与“字”
二、范畴体系的层次与演变
三、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总体系
四、哲学范畴的循旧与立新
第一篇自然哲学概念范畴(上)
(1)天
(2)道、天道
(3)气、元气
(4)理、法则
(5)太极
(6)无极、无穷
(7)一、太一
(8)元、玄一
(9)虚、太虚
(10)宇宙
(11)体用、本体、实体
(12)道器、形上形下
(13)有无
(14)自然
(15)阴阳
第二篇自然哲学概念范畴(下)
(16)五行
(17)精神、精气、神明
(18)神、神化
(19)诚
(20)物
(21)象、法象
(22)质、形质
(23)同异、一体、合一
(24)变化、易、动静
(25)几
(26)能
(27)命、命与力
(28)和、太和
(29)反、反复
(30)两端、两一
(31)势、理势
(32)所以、故、因
(33)事理
(34)生、生命
(35)元亨利贞
第三篇人生哲学概念范畴
(36)德、道德
(37)仁、仁义
(38)兼、兼爱
(39)公
(40)中、中庸
(41)人伦
(42)性、气质
(43)心
(44)情、才
(45)意、志意、言意
(46)良知、良心
(47)当然
(48)贵、良贵
(49)权
(50)分、名分
第四篇知识论概念范畴
(51)知、智、知行
(52)名、正名
(53)思、虑
(54)心术
(55)真、诚
(56)三表
(57)效验
(58)指
(59)德性所知、道心
(60)格物致知
概念范畴索引
人名索引
书篇名索引
文摘
版权页: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这所谓天,是与地相对的,即广大的天空。这是常识中所谓天。《管子》书中《经言》诸篇,可能保存了管仲的遗说,其《形势》篇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这肯定天地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是晚周时期最早的唯物主义观点。
墨子讲“天志”,所谓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天有意志,能赏罚人。墨子所谓天志的内容即兼爱,天志亦即爱的意志。墨子一方面恢复了天的信仰,一方面改塑了天的面貌。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增订版)》由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
张岱年,原名宇同,别名季同,出生于北京,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其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
目录
自序
绪论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
一、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所谓“名”与“字”
二、范畴体系的层次与演变
三、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总体系
四、哲学范畴的循旧与立新
第一篇自然哲学概念范畴(上)
(1)天
(2)道、天道
(3)气、元气
(4)理、法则
(5)太极
(6)无极、无穷
(7)一、太一
(8)元、玄一
(9)虚、太虚
(10)宇宙
(11)体用、本体、实体
(12)道器、形上形下
(13)有无
(14)自然
(15)阴阳
第二篇自然哲学概念范畴(下)
(16)五行
(17)精神、精气、神明
(18)神、神化
(19)诚
(20)物
(21)象、法象
(22)质、形质
(23)同异、一体、合一
(24)变化、易、动静
(25)几
(26)能
(27)命、命与力
(28)和、太和
(29)反、反复
(30)两端、两一
(31)势、理势
(32)所以、故、因
(33)事理
(34)生、生命
(35)元亨利贞
第三篇人生哲学概念范畴
(36)德、道德
(37)仁、仁义
(38)兼、兼爱
(39)公
(40)中、中庸
(41)人伦
(42)性、气质
(43)心
(44)情、才
(45)意、志意、言意
(46)良知、良心
(47)当然
(48)贵、良贵
(49)权
(50)分、名分
第四篇知识论概念范畴
(51)知、智、知行
(52)名、正名
(53)思、虑
(54)心术
(55)真、诚
(56)三表
(57)效验
(58)指
(59)德性所知、道心
(60)格物致知
概念范畴索引
人名索引
书篇名索引
文摘
版权页: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这所谓天,是与地相对的,即广大的天空。这是常识中所谓天。《管子》书中《经言》诸篇,可能保存了管仲的遗说,其《形势》篇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这肯定天地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是晚周时期最早的唯物主义观点。
墨子讲“天志”,所谓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天有意志,能赏罚人。墨子所谓天志的内容即兼爱,天志亦即爱的意志。墨子一方面恢复了天的信仰,一方面改塑了天的面貌。
ISBN | 9787101116144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作者 | 张岱年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