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方法纵横》《幻方解构》作者的又一力作,《凡人方法学》系列之三,全新角度解析《易经》,深入探究《易经》背后的真正价值——模块组合思维。
易经新解读:让学习者“看得懂”
易经新解析:让研究者“有收获”
易经新解法:让践行者“用得上”
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没有没办法的事,只有没办好的事。
作者简介
董彦,《方法纵横》《幻方解构》作者。中国船舶管理干部学院、中建总公司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市住建委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客座教授。曾任北京住总集团改革发展部副部长、住总集团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利康集团董事长等职。北京华泰益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北京多赢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北京赢在前沿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赢家大讲堂”特约专家。北京目标行动汽车俱乐部顾问。2014年在赢家大讲堂主讲的《方法纵横谈》讲座在国内数十家电视台播出,听众反响热烈。2016年获“赢家大讲堂十年管理方法讲座金牌讲师”奖杯。
目录
上篇 易经的故事
1 序言
2 古今奇书 数术玄学
3 源远流长 百科之诀
7 孔子读易 韦编三绝
9 老子读易 创立道学
11 卦符爻辞 隐秘世界
14 蓍草竹签 占筮占卜
17 附录故事:“上上卦”
18 江湖术士 故弄虚玄
21 河图洛书 追本溯源
22 组合数学 流传多年
27 组合思维 易经八卦
33 朱熹作歌 识符记卦
34 说文解字 说符解卦
39 中医中药 传为佳话
41 福泽谕吉 选择放弃
42 古老智慧 世界瑰宝
45 科学研究 创新思路
中篇 易经的秘密
49 老结构、新思维(一)
49 两仪结构的秘密
53 四象结构的秘密
55 八卦结构的秘密
60 “爻”作为计数单位的秘密
74 新结构、新思路(二)
74 易经八卦的组合模块结构
76 两仪结构变四象结构的秘密
79 四象结构变八卦结构的秘密
84 八卦变六十四卦结构的秘密
87 新思路、新发现(三)
87 易经八卦思维结构的数学公式
89 易经八卦思维结构的数学公式之二
91 研究新结构、把握新思路
98 重新审视与挖掘《易经》的内在价值
下篇 易经之应用
108 《易经》应用简述
108 一、《易经》是注重理性思维的辩证哲学
110 二、《易经》是注重应用分析的百科之学
113 三、《易经》是繁简随意的组合思维方法
115 两仪思维集锦
116 配对比较法
118 官念与观念
119 做事与做官
121 夸与捧
122 简单与复杂
123 传统竞争与现代竞争
125 反义成语—对比鲜明
126 经营者与管理者
128 “生活是什么?”
129 见鬼说人话如何
130 非常领导方法
130 幸福家庭与不幸福家庭
133 民主与专制
135 连线分析法
136 流程分析法
138 “生命在于运动”
138 渐变与质变
139 在习惯中坚持
140 十二字读懂《道德经》
143 四象思维集锦
144 “放狗屁”与“狗放屁”
145 少学习、多思考
146 《厚黑学》的幻方结构
147 十字架法
147 时间管理纵横图
149 企业战略纵横图
150 “你知我也知,也要勤沟通”
151 “会做人”与“会做事”
153 不在其位“谋其政”
155 暴民、刁民、顺民、公民
157 “暴力倾向”再思考
158 岗位资源与能力资源
160 性格匹配——制胜法宝
162 徐庶的三任领导者
163 做事情与做样子
163 “报喜报忧有学问”
164 “屡败屡战”
166 平庸人物与伟大时代
166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
167 慎终如始
168 一毛不拔
170 用“国宝”、除“国妖”
171 成语中的四象思维
174 善易者不占
175 善谋者不断
176 善医者不治
177 善弈者不对
177 《道德经》中的“四象结构”
179 四象结构与纵横图法
182 八卦思维集锦
183 有趣的三点归纳术
185 天地人和
188 《隆中对》的思维结构
189 势去英雄不自由
192 优秀领导“三句话”
193 “对簿公堂”三轴线
194 学习三境界
195 人生“三种贫”
197 人生三个目标
197 人生“三曲线”
199 三思而行
200 清正廉洁
201 修身养德
201 “智慧”的结构
202 优秀教师与企业CEO
204 “黄金语言”与“白金语言”
209 输出革命与贫穷
211 《道德经》的八卦结构
212 “时空幻方”和魔方
215 六十四卦思维结构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魔方结构
228 组合思维集锦
230 专题一:高阶幻方之“九宫八卦图”
234 专题二:高阶幻方之“方法纵横图”
244 专题三:高阶魔方的基本结构
249 专题四:“需要—动机—激励理论的魔方结构”
264 专题五:走出盲区的“盲人”
268 专题六:“焦点知识”与“背景知识”
281 专题七:“太极图”与“太和图”
287 专题八:人的命谁决定
302 后记
302 打破偏见 走出误区
序言
序言
探道、知道、悟道
中国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字:“道”。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既简单又复杂、既易理解又难琢磨的重要概念,更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一个核心范畴。
分析“道”的含义就不难发现:人们对“道”字的理解内涵多样、视角多变、前后不同。其主要见解包括——
①“道”就是道路
“道”字的最初含义就是道路。
殷周之际,金文中已见“道”字,这时的“道”字就是道路的意思。
金文之“道”中为行,意为行走在四通的大路;为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为止,行走停止之意,表示在岔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
《说文解字》说:“道,所行之道也。”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尔雅·释宫》曰:“一达谓之道。”指有一定指向、把人们的行为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路径。
“道”在《易经》中有多处记载。
如小畜初九爻辞:“复自道,何其咎,吉。”这里,往返叫复,意思是:外出能从故道上回来,没有灾患,吉利。
履九二爻辞:“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意为: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对不常外出的人,吉利。
复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在攸往。”意为:在道路上往来的人,七天能回来,外出吉利。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可见,“道”的最初的原始含义,就是道路。
②“道”是规律
比《易经》成书较晚的《尚书》《诗经》中,“道”的内涵除了道路,增加了王道、规律、原则、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春秋后期的《左传》《国语》等著作中,“道”进一步从具体概念(道路)演变为抽象概念,如“天道”“人道”。
《国语·越语下》说:“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天道指日月阴阳运行的规律(路径)。“盈必毁,天之道也”(《左传》哀公十一年),发展到极盛就走向毁灭,这种描述是与《易经》思路相一致的天道规律。
《国语·晋语》说:“思乐而喜、思难而惧,人之道也。”可见,好乐惧难的自然情感就是人道。“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七年)天道客观玄远,人道切近实际,天道的力量难以企及人事。所以“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人道的礼按照天道制定,奉礼守礼就是符合天道,反之就是背离天道。
在这里,“道”的内涵开始出现“天人分离”的分析描述和“天人合一”的思维倾向。
③“道”是规则(真理、正义、规则、底线)
古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带有底线或者规则的含义。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史记·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
“盗亦有道”之“道”,也是规则的意思。
④“道”是范畴
随着古人思维活动的深化,“道”的概念从初始的“道路”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出现了对“道”的多种解读。“道”逐渐成为诸子百家关注的哲学范畴。如——
a.孔子“道”为仁礼的思想(“孝悌”“忠恕”“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仁义礼智信”等等)
b.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顺其自然。”)
c.孟子“道”为仁、仁政的思想(“仁者爱人。”“仁,人心也。”“恻隐之心,仁也。”)
d.《易传》“道”为阴阳的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e.荀子“道”分天(道)人(道)的思想(“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于是,在保留“道”是道路的意义上,“道”的内涵在历史发展中逐渐衍生出本体之道、人道之道、道为无、道为一、道为理、道为心、道为气、道为易等等说法。
⑤“道”是方法
“道”的字形结构从首从行,可以理解为“脑之所想、身之所行”。这种解读与古人对方法的理解:“达致某个对象的思想路径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技术”,内容完全相同。
《庄子·养生主》中记载:“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在这里,“道”是与“技”很接近的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韩愈《师说》中的“传道”之“道”,显然是指方法。
从思行关系看,观察之道、思考之道、学习之道、沟通之道、演讲之道、分析之道、应对之道、交往之道、解决之道、处世之道、为人之道、行事之道、经商之道、为官之道、谋划之道、谈判之道……道道相通。
《新华字典》中将道路注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而“看得清、用得上、行得通”,正是各种方法追求的方向。
……
可见,“道”最原始的含义是道路之“道”,后来逐渐演化发展为哲学之“道”以及各个学科具有特定意义的“道”。
无独有偶,西方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也将“道”视为重要概念,而且这个概念与“道路”的关系十分密切。
古希腊人用词汇μετα和οδοξ描述方法,意为“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用“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来考量知行关系,人们需要把握一些核心要素,例如方向、目标、环境、工具、起点等等,这些都是实现“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的要素和条件。
英文Way,可以翻译成方法、方式、手段、习惯,还可以翻译成道路。老子《道德经》中玄而又玄的“道”,就被西方哲学家翻译成Way,用以同理念、理性等哲学概念相比较。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则直接说:“Way这个词中隐藏着思索着的世界的全部秘密,一切都是道。”
“一切都是道”,这个判断对我们理解“道”有重要启示。
观察世界——
浩瀚宇宙,是星辰的路;
碧落青霄,是云霞的路;
绝壁断崖,是飞瀑的路;
幽谷深堑,是小溪的路;
柳岸草堤,是江河的路;
深礁暗流,是鱼虾的路;
荒原大野,是野兽的路;
网络电脑,是信息的路。
感悟人生——
生命开始,人生之路;
入园入校,求学之路;
求职就业,职业道路;
提高完善,成长之路;
事业发展,成功之路;
无路可走,穷途末路。
寻找感觉——
最温馨的路是家乡的路;
最曲折的路是心灵的路;
最甜蜜的路是爱恋的路;
最悲惨的路是穷途末路。
扪心自问——
职场中,你熟悉哪条路?
发展中,你看好哪条路?
权衡中,你选择哪条路?
记忆中,你回味哪条路?
人生路上——
哪条路,与你失之交臂?
哪条路,让你抱憾终生?
哪条路,让你魂牵梦绕?
哪条路,让你心安理得?
……
试着想一想——
你“知道”吗?
你“知道”的!
《易经》阐述的方法与道理,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①?天道日月星辰
②?地道河泽山川
③?人道善恶美丑
④?世道喜怒忧思
⑤?商道虚实进退
⑥?势道兴衰更替
⑦?运道跌宕起伏
……
《易经》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占卜占筮的行为,而在于它开创的“以阴阳两分结构为基因的模块组合思维方法”的价值。其内容包括——
阴阳相对、动静相依的宇宙观;
太极太和、虚实相托的变易观;
四象八卦、抽象具象的方法论;
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辩证法;
……
《易经》为代表的易道思想,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发现古人思维智慧、挖掘易学内在价值,这是时代提出的课题。如果能够在传统的易学研究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研究通路,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力量。”
本书从解析《易经》结构、挖掘易学价值的课题出发,积极探索《易经》八卦模块组合思维结构的价值,力争通过探道、知道、悟道的路径,让《易经》这个中华民族的古老瑰宝,焕发出信息时代的灿烂光芒。
“芝麻,开门吧”,这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进入四十大盗的宝库的密钥咒语。
进入《易经》宝库的秘钥是“模块组合思维”。它能够帮助你进入神秘的《易经》宝库寻宝,并帮助你找到你所需要的价值。
易道深邃、学无止境,扑朔迷离、蕴味无穷。
希望你能够身入其中,祝愿你能够不虚此行。
董?彦
2017年春节
文摘
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非凡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努力传播他们的重要发现、重要见解或前所未有的新鲜洞见。
◇?在古希腊,有毕达格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为代表。
◇?在古印度有乔达摩即佛陀,以及《奥义书》《薄伽梵歌》的作者为代表。
◇?在巴基斯坦,有希伯来先知阿摩司、何西阿、耶利米、以赛亚、以西结等人。
◇?在中国,则有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和社会实践家诞生。
所以,有人将人类社会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期。因为,今天世界上各种文明形态和主要思想的发端,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但是,早在这个“轴心时期”之前数千年,中华文明诞生的这块土地上,就已经产生了一部奇妙非凡、深不可测的重要著作。
这部重要著作,就是简单清晰却扑朔迷离、形象具体却抽象高深、通俗易知又艰涩难懂、研读者众却仍待探索的古今奇书《易》。以《易》为起点,形成后来社会知名度很高的《易经》。
古今奇书?数术玄学
《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神秘之作,约成书于殷周之际。
在历代学者和大多数人们的眼中,《易》是一部占筮书。但是在其占筮的背后,是可贵的史料和科学思维的萌芽。
无论从成书年代考量和还是从《易》的内容分析,《易》都可以称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和“灿烂的世界文明的先行者”。
哲学家捷思就曾说:“谈到人类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
《易》最开始是占筮占卜之书。传说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于是——
①?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
②?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
③?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
周文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编纂出《易》的思维体系,形成《周易》文本。
孔子及其后学的主要贡献是对《周易》记录的卦象、卦符、卦序、卦画、卦数、卦德、卦辞、爻辞等符号信息深入研读,进一步展开创造性解析和通俗性解读,全面赋予各种卦象、卦符、卦辞、爻辞以深刻的社会学、人文学、历史学、哲学、天文学、心理学等等领域的深刻意义。
于是,《周易》与孔子的《十翼》紧密结合并流传于世,被后人称为《易经》,并被尊为“群经之首”。
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易》,戴着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更为以科技尖端发展著称的今人所惊叹和折服。
时代发展到今天,博大精深、寓意深奥、文字简洁、解读艰涩的《易经》得到了愈来愈多中外学者和科学家的肯定与重视。
历代中外学者普遍认为:《易经》之“易”就是变化,“经”就是圭臬(即标准)。所以,《易经》就是总括天地万物、人间事势“变易规律”的学问。
探究自然发展变化规律,揭示天地人道的真谛,进而引领人们顺其自然地从事生产与生活活动,这就是《周易》力图引领的方向。
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易经》是一部讲究卦形、卦象、卦符、卦理、卦辞、爻辞的算命之学,是江湖术士用来占筮、占卜、算命、看风水的数术之学,是具有神秘运数和隐秘色彩的玄学,因此望而止步。
《易》或者《易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易经八卦式思维方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易经八卦式思维方法的思维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当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中国古人留给我们的古代智慧之书《易经》,究竟还有多大的思想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易经》在今天浩如烟海的知识汪洋中、在信息大量涌流的现代社会中,其价值含量究竟如何?
种种疑问迷惑,
种种神方秘诀,
尽在本书之中。
源远流长?百科之诀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易经》《道德经》《论语》,被合称为对中国文化以及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中,《易经》的源头最长远、历史最悠久。
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参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
伏羲,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等,《史记》中称伏栖。
伏羲创造的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有人称之为“先天易”。伏羲八卦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传说中——
①?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
②?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
③?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
《方法纵横》《幻方解构》作者的又一力作,《凡人方法学》系列之三,全新角度解析《易经》,深入探究《易经》背后的真正价值——模块组合思维。
易经新解读:让学习者“看得懂”
易经新解析:让研究者“有收获”
易经新解法:让践行者“用得上”
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没有没办法的事,只有没办好的事。
作者简介
董彦,《方法纵横》《幻方解构》作者。中国船舶管理干部学院、中建总公司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市住建委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客座教授。曾任北京住总集团改革发展部副部长、住总集团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利康集团董事长等职。北京华泰益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北京多赢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北京赢在前沿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赢家大讲堂”特约专家。北京目标行动汽车俱乐部顾问。2014年在赢家大讲堂主讲的《方法纵横谈》讲座在国内数十家电视台播出,听众反响热烈。2016年获“赢家大讲堂十年管理方法讲座金牌讲师”奖杯。
目录
上篇 易经的故事
1 序言
2 古今奇书 数术玄学
3 源远流长 百科之诀
7 孔子读易 韦编三绝
9 老子读易 创立道学
11 卦符爻辞 隐秘世界
14 蓍草竹签 占筮占卜
17 附录故事:“上上卦”
18 江湖术士 故弄虚玄
21 河图洛书 追本溯源
22 组合数学 流传多年
27 组合思维 易经八卦
33 朱熹作歌 识符记卦
34 说文解字 说符解卦
39 中医中药 传为佳话
41 福泽谕吉 选择放弃
42 古老智慧 世界瑰宝
45 科学研究 创新思路
中篇 易经的秘密
49 老结构、新思维(一)
49 两仪结构的秘密
53 四象结构的秘密
55 八卦结构的秘密
60 “爻”作为计数单位的秘密
74 新结构、新思路(二)
74 易经八卦的组合模块结构
76 两仪结构变四象结构的秘密
79 四象结构变八卦结构的秘密
84 八卦变六十四卦结构的秘密
87 新思路、新发现(三)
87 易经八卦思维结构的数学公式
89 易经八卦思维结构的数学公式之二
91 研究新结构、把握新思路
98 重新审视与挖掘《易经》的内在价值
下篇 易经之应用
108 《易经》应用简述
108 一、《易经》是注重理性思维的辩证哲学
110 二、《易经》是注重应用分析的百科之学
113 三、《易经》是繁简随意的组合思维方法
115 两仪思维集锦
116 配对比较法
118 官念与观念
119 做事与做官
121 夸与捧
122 简单与复杂
123 传统竞争与现代竞争
125 反义成语—对比鲜明
126 经营者与管理者
128 “生活是什么?”
129 见鬼说人话如何
130 非常领导方法
130 幸福家庭与不幸福家庭
133 民主与专制
135 连线分析法
136 流程分析法
138 “生命在于运动”
138 渐变与质变
139 在习惯中坚持
140 十二字读懂《道德经》
143 四象思维集锦
144 “放狗屁”与“狗放屁”
145 少学习、多思考
146 《厚黑学》的幻方结构
147 十字架法
147 时间管理纵横图
149 企业战略纵横图
150 “你知我也知,也要勤沟通”
151 “会做人”与“会做事”
153 不在其位“谋其政”
155 暴民、刁民、顺民、公民
157 “暴力倾向”再思考
158 岗位资源与能力资源
160 性格匹配——制胜法宝
162 徐庶的三任领导者
163 做事情与做样子
163 “报喜报忧有学问”
164 “屡败屡战”
166 平庸人物与伟大时代
166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
167 慎终如始
168 一毛不拔
170 用“国宝”、除“国妖”
171 成语中的四象思维
174 善易者不占
175 善谋者不断
176 善医者不治
177 善弈者不对
177 《道德经》中的“四象结构”
179 四象结构与纵横图法
182 八卦思维集锦
183 有趣的三点归纳术
185 天地人和
188 《隆中对》的思维结构
189 势去英雄不自由
192 优秀领导“三句话”
193 “对簿公堂”三轴线
194 学习三境界
195 人生“三种贫”
197 人生三个目标
197 人生“三曲线”
199 三思而行
200 清正廉洁
201 修身养德
201 “智慧”的结构
202 优秀教师与企业CEO
204 “黄金语言”与“白金语言”
209 输出革命与贫穷
211 《道德经》的八卦结构
212 “时空幻方”和魔方
215 六十四卦思维结构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魔方结构
228 组合思维集锦
230 专题一:高阶幻方之“九宫八卦图”
234 专题二:高阶幻方之“方法纵横图”
244 专题三:高阶魔方的基本结构
249 专题四:“需要—动机—激励理论的魔方结构”
264 专题五:走出盲区的“盲人”
268 专题六:“焦点知识”与“背景知识”
281 专题七:“太极图”与“太和图”
287 专题八:人的命谁决定
302 后记
302 打破偏见 走出误区
序言
序言
探道、知道、悟道
中国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字:“道”。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既简单又复杂、既易理解又难琢磨的重要概念,更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一个核心范畴。
分析“道”的含义就不难发现:人们对“道”字的理解内涵多样、视角多变、前后不同。其主要见解包括——
①“道”就是道路
“道”字的最初含义就是道路。
殷周之际,金文中已见“道”字,这时的“道”字就是道路的意思。
金文之“道”中为行,意为行走在四通的大路;为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为止,行走停止之意,表示在岔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
《说文解字》说:“道,所行之道也。”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尔雅·释宫》曰:“一达谓之道。”指有一定指向、把人们的行为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路径。
“道”在《易经》中有多处记载。
如小畜初九爻辞:“复自道,何其咎,吉。”这里,往返叫复,意思是:外出能从故道上回来,没有灾患,吉利。
履九二爻辞:“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意为: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对不常外出的人,吉利。
复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在攸往。”意为:在道路上往来的人,七天能回来,外出吉利。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可见,“道”的最初的原始含义,就是道路。
②“道”是规律
比《易经》成书较晚的《尚书》《诗经》中,“道”的内涵除了道路,增加了王道、规律、原则、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春秋后期的《左传》《国语》等著作中,“道”进一步从具体概念(道路)演变为抽象概念,如“天道”“人道”。
《国语·越语下》说:“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天道指日月阴阳运行的规律(路径)。“盈必毁,天之道也”(《左传》哀公十一年),发展到极盛就走向毁灭,这种描述是与《易经》思路相一致的天道规律。
《国语·晋语》说:“思乐而喜、思难而惧,人之道也。”可见,好乐惧难的自然情感就是人道。“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七年)天道客观玄远,人道切近实际,天道的力量难以企及人事。所以“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人道的礼按照天道制定,奉礼守礼就是符合天道,反之就是背离天道。
在这里,“道”的内涵开始出现“天人分离”的分析描述和“天人合一”的思维倾向。
③“道”是规则(真理、正义、规则、底线)
古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带有底线或者规则的含义。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史记·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
“盗亦有道”之“道”,也是规则的意思。
④“道”是范畴
随着古人思维活动的深化,“道”的概念从初始的“道路”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出现了对“道”的多种解读。“道”逐渐成为诸子百家关注的哲学范畴。如——
a.孔子“道”为仁礼的思想(“孝悌”“忠恕”“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仁义礼智信”等等)
b.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顺其自然。”)
c.孟子“道”为仁、仁政的思想(“仁者爱人。”“仁,人心也。”“恻隐之心,仁也。”)
d.《易传》“道”为阴阳的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e.荀子“道”分天(道)人(道)的思想(“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于是,在保留“道”是道路的意义上,“道”的内涵在历史发展中逐渐衍生出本体之道、人道之道、道为无、道为一、道为理、道为心、道为气、道为易等等说法。
⑤“道”是方法
“道”的字形结构从首从行,可以理解为“脑之所想、身之所行”。这种解读与古人对方法的理解:“达致某个对象的思想路径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技术”,内容完全相同。
《庄子·养生主》中记载:“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在这里,“道”是与“技”很接近的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韩愈《师说》中的“传道”之“道”,显然是指方法。
从思行关系看,观察之道、思考之道、学习之道、沟通之道、演讲之道、分析之道、应对之道、交往之道、解决之道、处世之道、为人之道、行事之道、经商之道、为官之道、谋划之道、谈判之道……道道相通。
《新华字典》中将道路注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而“看得清、用得上、行得通”,正是各种方法追求的方向。
……
可见,“道”最原始的含义是道路之“道”,后来逐渐演化发展为哲学之“道”以及各个学科具有特定意义的“道”。
无独有偶,西方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也将“道”视为重要概念,而且这个概念与“道路”的关系十分密切。
古希腊人用词汇μετα和οδοξ描述方法,意为“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用“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来考量知行关系,人们需要把握一些核心要素,例如方向、目标、环境、工具、起点等等,这些都是实现“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的要素和条件。
英文Way,可以翻译成方法、方式、手段、习惯,还可以翻译成道路。老子《道德经》中玄而又玄的“道”,就被西方哲学家翻译成Way,用以同理念、理性等哲学概念相比较。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则直接说:“Way这个词中隐藏着思索着的世界的全部秘密,一切都是道。”
“一切都是道”,这个判断对我们理解“道”有重要启示。
观察世界——
浩瀚宇宙,是星辰的路;
碧落青霄,是云霞的路;
绝壁断崖,是飞瀑的路;
幽谷深堑,是小溪的路;
柳岸草堤,是江河的路;
深礁暗流,是鱼虾的路;
荒原大野,是野兽的路;
网络电脑,是信息的路。
感悟人生——
生命开始,人生之路;
入园入校,求学之路;
求职就业,职业道路;
提高完善,成长之路;
事业发展,成功之路;
无路可走,穷途末路。
寻找感觉——
最温馨的路是家乡的路;
最曲折的路是心灵的路;
最甜蜜的路是爱恋的路;
最悲惨的路是穷途末路。
扪心自问——
职场中,你熟悉哪条路?
发展中,你看好哪条路?
权衡中,你选择哪条路?
记忆中,你回味哪条路?
人生路上——
哪条路,与你失之交臂?
哪条路,让你抱憾终生?
哪条路,让你魂牵梦绕?
哪条路,让你心安理得?
……
试着想一想——
你“知道”吗?
你“知道”的!
《易经》阐述的方法与道理,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①?天道日月星辰
②?地道河泽山川
③?人道善恶美丑
④?世道喜怒忧思
⑤?商道虚实进退
⑥?势道兴衰更替
⑦?运道跌宕起伏
……
《易经》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占卜占筮的行为,而在于它开创的“以阴阳两分结构为基因的模块组合思维方法”的价值。其内容包括——
阴阳相对、动静相依的宇宙观;
太极太和、虚实相托的变易观;
四象八卦、抽象具象的方法论;
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辩证法;
……
《易经》为代表的易道思想,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发现古人思维智慧、挖掘易学内在价值,这是时代提出的课题。如果能够在传统的易学研究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研究通路,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力量。”
本书从解析《易经》结构、挖掘易学价值的课题出发,积极探索《易经》八卦模块组合思维结构的价值,力争通过探道、知道、悟道的路径,让《易经》这个中华民族的古老瑰宝,焕发出信息时代的灿烂光芒。
“芝麻,开门吧”,这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进入四十大盗的宝库的密钥咒语。
进入《易经》宝库的秘钥是“模块组合思维”。它能够帮助你进入神秘的《易经》宝库寻宝,并帮助你找到你所需要的价值。
易道深邃、学无止境,扑朔迷离、蕴味无穷。
希望你能够身入其中,祝愿你能够不虚此行。
董?彦
2017年春节
文摘
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非凡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努力传播他们的重要发现、重要见解或前所未有的新鲜洞见。
◇?在古希腊,有毕达格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为代表。
◇?在古印度有乔达摩即佛陀,以及《奥义书》《薄伽梵歌》的作者为代表。
◇?在巴基斯坦,有希伯来先知阿摩司、何西阿、耶利米、以赛亚、以西结等人。
◇?在中国,则有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和社会实践家诞生。
所以,有人将人类社会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期。因为,今天世界上各种文明形态和主要思想的发端,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但是,早在这个“轴心时期”之前数千年,中华文明诞生的这块土地上,就已经产生了一部奇妙非凡、深不可测的重要著作。
这部重要著作,就是简单清晰却扑朔迷离、形象具体却抽象高深、通俗易知又艰涩难懂、研读者众却仍待探索的古今奇书《易》。以《易》为起点,形成后来社会知名度很高的《易经》。
古今奇书?数术玄学
《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神秘之作,约成书于殷周之际。
在历代学者和大多数人们的眼中,《易》是一部占筮书。但是在其占筮的背后,是可贵的史料和科学思维的萌芽。
无论从成书年代考量和还是从《易》的内容分析,《易》都可以称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和“灿烂的世界文明的先行者”。
哲学家捷思就曾说:“谈到人类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
《易》最开始是占筮占卜之书。传说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于是——
①?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
②?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
③?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
周文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编纂出《易》的思维体系,形成《周易》文本。
孔子及其后学的主要贡献是对《周易》记录的卦象、卦符、卦序、卦画、卦数、卦德、卦辞、爻辞等符号信息深入研读,进一步展开创造性解析和通俗性解读,全面赋予各种卦象、卦符、卦辞、爻辞以深刻的社会学、人文学、历史学、哲学、天文学、心理学等等领域的深刻意义。
于是,《周易》与孔子的《十翼》紧密结合并流传于世,被后人称为《易经》,并被尊为“群经之首”。
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易》,戴着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更为以科技尖端发展著称的今人所惊叹和折服。
时代发展到今天,博大精深、寓意深奥、文字简洁、解读艰涩的《易经》得到了愈来愈多中外学者和科学家的肯定与重视。
历代中外学者普遍认为:《易经》之“易”就是变化,“经”就是圭臬(即标准)。所以,《易经》就是总括天地万物、人间事势“变易规律”的学问。
探究自然发展变化规律,揭示天地人道的真谛,进而引领人们顺其自然地从事生产与生活活动,这就是《周易》力图引领的方向。
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易经》是一部讲究卦形、卦象、卦符、卦理、卦辞、爻辞的算命之学,是江湖术士用来占筮、占卜、算命、看风水的数术之学,是具有神秘运数和隐秘色彩的玄学,因此望而止步。
《易》或者《易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易经八卦式思维方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易经八卦式思维方法的思维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当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中国古人留给我们的古代智慧之书《易经》,究竟还有多大的思想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易经》在今天浩如烟海的知识汪洋中、在信息大量涌流的现代社会中,其价值含量究竟如何?
种种疑问迷惑,
种种神方秘诀,
尽在本书之中。
源远流长?百科之诀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易经》《道德经》《论语》,被合称为对中国文化以及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中,《易经》的源头最长远、历史最悠久。
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参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
伏羲,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等,《史记》中称伏栖。
伏羲创造的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有人称之为“先天易”。伏羲八卦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传说中——
①?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
②?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
③?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
ISBN | 9787510853128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 董彦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