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978755378016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166806 类别: 图书 国学 集部 小说
编辑推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精选古人轶事,启迪今人头脑。

作者简介

刘义庆
南朝宋人,长沙景王刘道怜第二子,过继给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辞,广招文学人才,当时著名诗人鲍照就曾投身其门下。在宦海沉浮中忙里偷闲,刘义庆招集文人学士著书立说,成《世说新语》一书。

目录

褒赏篇

德行第一/ 8
言语第二/ 12
政事第三/ 20
文学第四/ 23
方正第五/ 39
雅量第六/ 59
识鉴第七/ 74
赏誉第八/ 84
品藻第九/ 104
规箴第十/ 126
捷悟第十一/ 138
夙惠第十二/ 142
豪爽第十三/ 146
容止第十四/ 152
自新第十五/ 162
企羡第十六/ 164
伤逝第十七/ 166
栖逸第十八/ 172
贤媛第十九/ 179
术解第二十/ 191
巧艺第二十一/ 195

贬斥篇
宠礼第二十二/ 202
任诞第二十三/ 204
简傲第二十四/ 219
排调第二十五/ 226
轻诋第二十六/ 244
假谲第二十七/ 253
黜免第二十八/ 260
俭啬第二十九/ 264
汰侈第三十/ 268
忿狷第三十一/ 272
谗险第三十二/ 276
尤悔第三十三/ 278
纰漏第三十四/ 283
惑溺第三十五/ 288
仇隙第三十六/ 291
纰漏第三十四/ 283

序言

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逸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该书是在选录魏晋诸家史书以及郭澄之的《郭子》等文人笔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通过记载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琐闻逸事,再现了汉末至南朝宋初两百多年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以及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才情。这对中国文学、审美时尚、思想文化,特别是对士人的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长沙景王刘道怜第二子,过继给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辞,广招文学人才,当时著名诗人鲍照就曾投身其门下。在宦海沉浮中忙里偷闲,刘义庆召集文人学士著书立说,有人说此书是出自其门客或众文士之手,但其本人主编的功劳还是不应抹杀的。由于刘义庆的组织和重视,《世说新语》才得以诞生,这也是公认的事实。本书原名《世说》,唐代称《世说新书》或《世说新语》,
后者成为本书专名大约在北宋。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宋朝的高似孙在其《伟略》中说它“极为精绝”,元朝的刘应登说它“清微简远,居然玄胜”,“临川善述,更自高简有法”。明朝的胡应麟更是非常推崇它,说:“读是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到了现代,鲁迅称它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并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当代的易中天先生也称赞道:“魏晋是品评人物风气最甚的时代。一部《世说新语》几乎就是一部古代的《品人录》。那时的批评家多半以一种诗性的智慧来看待人物,因此痴迷沉醉,一往情深。这种对优秀人物的倾心仰慕,乃是所谓魏晋风度中最感人的部分。”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其简洁隽永的传神描写是后世众多仿效者难以企及的。此书不仅在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并且记载的大多是真人真事,历来也受史学界的重视。研究魏晋时期思想的人士甚至包括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几乎没有不读此书的。该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世说体”模仿之作更是层出不穷。譬如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等二十余种作品。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每一门皆从某一侧面表现出名流士族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特征。
本书选辑了《世说新语》中的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其中注释着重于解释历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译文大多直接翻译,同时结合意译,少数译文不易呈现的细微含义,则于注释中作简要说明。另外,在每篇的开端,都有对该篇内容的简要概述,以及对其主旨的提示。

文摘

德行第一
德行主要反映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赞扬儒家的传统美德,二是反映了魏晋时期特有的道德观念。这些与传统礼教乖违的行为,表现出当时士人的品行心态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 原文
陈仲举1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2,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3 太守4,至,便问徐孺子5 所在,欲先看之。主簿6 白:“群情欲府君7 先入廨8。”陈曰:“武王9 式10 商容11 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 注释
1 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因谋诛宦官未成,被害。2 登车揽辔:古代受任的官员通常乘车赴职,登车揽辔表示初到职任。揽辔,拿过缰绳。3 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4 太守:郡长官,负责一郡行政事务。5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陈蕃在豫章时,不接待宾客,只为徐稚特设一榻,徐稚坐过走后,就挂起不用。6 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魏晋时期,为将帅重臣的幕僚长,地位甚重。7 府君:对太守的尊称。8 廨:官署,官吏办公及居住的地方。9 武王:指周武王姬发,率领天下诸侯伐纣灭商,建立周朝。10 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这里表示扶着轼。古人乘车俯身扶轼表示敬意。11 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
※ 译文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人的典范。当他开始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便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要先去拜访他。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进入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马上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我以礼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ISBN9787553780160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义庆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