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作者的影响力
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很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著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书,所编选本《唐宋名家词选》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曾风行一时。
◎本版特色
《唐宋名家词选》本是龙榆生先生在暨南大学国文系教学所用,193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历经数次重印,颇受读者喜爱。全书辑录唐、五代、宋词人四十二名家(取元代元好问一家)词作四百八十九篇,堪为习唐宋词作之捷径。1956年此书修订重版之时所选词人增至九十四家之众,所录篇目亦广为七百零八篇。一则侧重词史全貌,二则因时势影响,篇目亦有调整。然亦因此失却选录者独特选编风格。故本书此次重出之际,以1956年版本(内文称“新版”)为底,将1934年版(内文称“旧版”)中异文穿插补充其间,新版所删篇目收入附录,成为新旧整合的“二合一”版本,以期读者既得窥唐宋词史精华,又得晓先生独到编选之处。
名人推荐
君是词源疏凿手,我愧空疎,绳墨初无有。梦起惊天闻众吼,解珠不自嫌衣垢。何日禅关参个透,面对芸芸,不向恒河皱。莫道丹青泥不受,凭君画出江山秀。 —— 赵朴初
榆生一文,论宋词作风转变,甚深而鬯。榆生长于推论,予则用力于考证,思与合力共修词集提要。——夏承焘
作者简介
作者:(中国)龙榆生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荒鸡警梦室主。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很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著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书,所编选本《唐宋名家词选》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曾风行一时。
后记
詞興於唐,盛於宋,式微於元明,復興於清。一千年來,詞家才俊並起,詞作浩如煙海。為便鑒賞,詞選本歷代亦不乏佳作,如五代之《花間集》《尊前集》,宋代之《陽春白雪》《絕妙好詞》,清代之《詞綜》《詞選(張惠言)》,皆為傳誦不絕的選本。龍榆生先生編選《唐宋名家詞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兩種,則為現代詞家所選、至今仍廣為流傳的兩種詞選本。
龍榆生(1902—1966)字沐勛,現代著名詞家。早年從黃侃求學;二十年代在上海任教職,得結識清季四大詞人之一朱祖謀(彊邨),遂服膺其詞學主張。彊邨研究推廣詞學不遺餘力,除澤被學界的《彊邨叢書》外,尚有《宋詞三百首》及《詞莂》兩種詞選本,清末以來流傳甚廣,影響極大。龍榆生先生亦有志於此,先後有《唐宋名家詞選》與《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兩選問世,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唐宋名家詞選》初版於一九三四年,系先生在上海執教期間舊稿整理編成。全書收唐五代宋代詞人四十二家(含元代元好問一家),詞作四百八十九首。其編選原則,大抵遵循彊邨先生的傳統詞學觀,可說未出《宋詞三百首》乃至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之範圍。以所選多為清末詞學推舉的唐宋名家,所選作品亦相對集中於名家名作,堪稱學詞的便捷途徑。此書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出版,至一九四八年已經出至第七版。
一九五六年,本書修訂重版。此時先生體認心態丕變,新版體例亦頗有反映詞史的野心。所選詞人增至九十四家,詞作達七百八首。可見此書已非編選者獨特的詞作選本,而成為為唐宋詞史存詞存人的學術著作。然此版作為《唐宋名家詞選》的定本,多年來一直再版不絕:一九五六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後,中華書局於一九六二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復於一九八〇年出版。此後該書多次翻印,充斥坊間,皆來自一九五六年“定本”,一九三四年的初版本遂隱沒不彰。
經反复比對研究,我們認為,一九三四年初版本尚頗有參考價值,值得引介給廣大讀者。考慮到一九五六年重版本流布既廣,地位無可取代,我們以重版本(書內簡稱作“新版”)為底本,將初版本(書內簡稱作“舊版”)的異文補充進去,形成以新版為主體的“二合一”版本。具體的整理原則如下:
一、整理底本為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第一版一九五七年第四次印刷本,補充校改本為上海開明書店民廿三年第一版所出民三十年第四版本。復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〇年新一版一九八二年第三次印刷本訂正。
二、所選篇目悉依照新版,惟舊版與新版同時選入的篇目,在篇前加 * 號為標識。舊版獨有而新版刪去的篇目不列入正文,在所選作者全部選篇後增設“附錄”補入。
三、元好問一家舊版作為附錄收入,新版刪去。本書亦作為全書附錄補入之。
四、舊版前有“自序”“凡例”二篇,收作本書附錄。
五、本書作者小傳、各篇評語及作者集評,兩版差異甚大。本書皆按新版錄入。小傳部分,若舊版與新版全同或基本相同,則不予註明;惟舊版差異較大,則錄於腳註。評語部分,新版獨有的內容不予註明,惟於腳註錄入舊版獨有的部分。
六、舊版以“。”號表示警句,本書從略。
文摘
李 白 二首 錄自明翻宋刊本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菩薩蠻 一首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
上愁。玉梯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宋僧文瑩湘山野錄卷上】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於子宣(曾布)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憶秦娥 一首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
陵闕。
【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
【清劉熙載藝概卷四】梁武帝江南弄,陶弘景寒夜怨,陸瓊飲酒樂,徐孝穆長相思,皆具詞體,而堂廡未大。至太白菩薩蠻之繁情促節,憶秦娥之長吟遠慕,遂使前此諸家悉歸環內。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兩闋, 足抵少陵秋興八首。想其情境,殆作於明皇西幸後乎?
【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
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
然氣象已不逮矣!
【小傳】
李白(七〇一——七六二)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生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喜縱橫術, 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等居徂來山。天寶初, 南入會稽。旋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有詔供奉翰林。後賜金放還。安祿山反,白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詔流夜郎。會赦,還尋陽。李陽冰為當塗令,白往依之。卒年六十餘。(參考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文藝中)唐詩人以李、杜最為傑出。白所作詩歌,每喜沿用樂府舊曲。世傳菩薩蠻,憶秦娥二調, 黃花庵所稱為“百代詞曲之祖”者,有人據蘇鶚杜陽雜編(卷上),以為菩薩蠻曲調,大中(宣宗)初始傳入中國,白不得預為填詞。然明皇時,正值新興樂曲盛行,菩薩蠻曲已見於崔令欽之教坊記。令欽亦開元時人。域外樂曲,隋唐間次第傳入者甚富。以白之天才橫逸,偶然興到,依新聲作長短句,亦非絕對不可能。近人楊憲益主張“菩薩蠻”乃“驃苴蠻”或“苻詔蠻”之異譯。其曲調乃古緬甸樂,開、天間傳入中國。李白原為氐人,或已於幼時熟習此種曲調。約當二十五歲左右,曾徘徊襄、漢間,可能於湖南鼎州滄水驛樓,題此曲辭云云。(零墨新箋)任二北亦稱:“信如此說,驗之教坊記、奇男子傳,及敦煌卷子斯四三三二等所有資料,無不吻合,可知乃較為接近事實者。”(敦煌曲初探第五章)故本編仍依舊說,以白作冠首云。
◎作者的影响力
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很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著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书,所编选本《唐宋名家词选》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曾风行一时。
◎本版特色
《唐宋名家词选》本是龙榆生先生在暨南大学国文系教学所用,193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历经数次重印,颇受读者喜爱。全书辑录唐、五代、宋词人四十二名家(取元代元好问一家)词作四百八十九篇,堪为习唐宋词作之捷径。1956年此书修订重版之时所选词人增至九十四家之众,所录篇目亦广为七百零八篇。一则侧重词史全貌,二则因时势影响,篇目亦有调整。然亦因此失却选录者独特选编风格。故本书此次重出之际,以1956年版本(内文称“新版”)为底,将1934年版(内文称“旧版”)中异文穿插补充其间,新版所删篇目收入附录,成为新旧整合的“二合一”版本,以期读者既得窥唐宋词史精华,又得晓先生独到编选之处。
名人推荐
君是词源疏凿手,我愧空疎,绳墨初无有。梦起惊天闻众吼,解珠不自嫌衣垢。何日禅关参个透,面对芸芸,不向恒河皱。莫道丹青泥不受,凭君画出江山秀。 —— 赵朴初
榆生一文,论宋词作风转变,甚深而鬯。榆生长于推论,予则用力于考证,思与合力共修词集提要。——夏承焘
作者简介
作者:(中国)龙榆生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荒鸡警梦室主。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很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著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书,所编选本《唐宋名家词选》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曾风行一时。
后记
詞興於唐,盛於宋,式微於元明,復興於清。一千年來,詞家才俊並起,詞作浩如煙海。為便鑒賞,詞選本歷代亦不乏佳作,如五代之《花間集》《尊前集》,宋代之《陽春白雪》《絕妙好詞》,清代之《詞綜》《詞選(張惠言)》,皆為傳誦不絕的選本。龍榆生先生編選《唐宋名家詞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兩種,則為現代詞家所選、至今仍廣為流傳的兩種詞選本。
龍榆生(1902—1966)字沐勛,現代著名詞家。早年從黃侃求學;二十年代在上海任教職,得結識清季四大詞人之一朱祖謀(彊邨),遂服膺其詞學主張。彊邨研究推廣詞學不遺餘力,除澤被學界的《彊邨叢書》外,尚有《宋詞三百首》及《詞莂》兩種詞選本,清末以來流傳甚廣,影響極大。龍榆生先生亦有志於此,先後有《唐宋名家詞選》與《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兩選問世,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唐宋名家詞選》初版於一九三四年,系先生在上海執教期間舊稿整理編成。全書收唐五代宋代詞人四十二家(含元代元好問一家),詞作四百八十九首。其編選原則,大抵遵循彊邨先生的傳統詞學觀,可說未出《宋詞三百首》乃至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之範圍。以所選多為清末詞學推舉的唐宋名家,所選作品亦相對集中於名家名作,堪稱學詞的便捷途徑。此書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出版,至一九四八年已經出至第七版。
一九五六年,本書修訂重版。此時先生體認心態丕變,新版體例亦頗有反映詞史的野心。所選詞人增至九十四家,詞作達七百八首。可見此書已非編選者獨特的詞作選本,而成為為唐宋詞史存詞存人的學術著作。然此版作為《唐宋名家詞選》的定本,多年來一直再版不絕:一九五六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後,中華書局於一九六二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復於一九八〇年出版。此後該書多次翻印,充斥坊間,皆來自一九五六年“定本”,一九三四年的初版本遂隱沒不彰。
經反复比對研究,我們認為,一九三四年初版本尚頗有參考價值,值得引介給廣大讀者。考慮到一九五六年重版本流布既廣,地位無可取代,我們以重版本(書內簡稱作“新版”)為底本,將初版本(書內簡稱作“舊版”)的異文補充進去,形成以新版為主體的“二合一”版本。具體的整理原則如下:
一、整理底本為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第一版一九五七年第四次印刷本,補充校改本為上海開明書店民廿三年第一版所出民三十年第四版本。復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〇年新一版一九八二年第三次印刷本訂正。
二、所選篇目悉依照新版,惟舊版與新版同時選入的篇目,在篇前加 * 號為標識。舊版獨有而新版刪去的篇目不列入正文,在所選作者全部選篇後增設“附錄”補入。
三、元好問一家舊版作為附錄收入,新版刪去。本書亦作為全書附錄補入之。
四、舊版前有“自序”“凡例”二篇,收作本書附錄。
五、本書作者小傳、各篇評語及作者集評,兩版差異甚大。本書皆按新版錄入。小傳部分,若舊版與新版全同或基本相同,則不予註明;惟舊版差異較大,則錄於腳註。評語部分,新版獨有的內容不予註明,惟於腳註錄入舊版獨有的部分。
六、舊版以“。”號表示警句,本書從略。
文摘
李 白 二首 錄自明翻宋刊本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菩薩蠻 一首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
上愁。玉梯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宋僧文瑩湘山野錄卷上】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於子宣(曾布)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憶秦娥 一首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
陵闕。
【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
【清劉熙載藝概卷四】梁武帝江南弄,陶弘景寒夜怨,陸瓊飲酒樂,徐孝穆長相思,皆具詞體,而堂廡未大。至太白菩薩蠻之繁情促節,憶秦娥之長吟遠慕,遂使前此諸家悉歸環內。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兩闋, 足抵少陵秋興八首。想其情境,殆作於明皇西幸後乎?
【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
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
然氣象已不逮矣!
【小傳】
李白(七〇一——七六二)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生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喜縱橫術, 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等居徂來山。天寶初, 南入會稽。旋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有詔供奉翰林。後賜金放還。安祿山反,白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詔流夜郎。會赦,還尋陽。李陽冰為當塗令,白往依之。卒年六十餘。(參考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文藝中)唐詩人以李、杜最為傑出。白所作詩歌,每喜沿用樂府舊曲。世傳菩薩蠻,憶秦娥二調, 黃花庵所稱為“百代詞曲之祖”者,有人據蘇鶚杜陽雜編(卷上),以為菩薩蠻曲調,大中(宣宗)初始傳入中國,白不得預為填詞。然明皇時,正值新興樂曲盛行,菩薩蠻曲已見於崔令欽之教坊記。令欽亦開元時人。域外樂曲,隋唐間次第傳入者甚富。以白之天才橫逸,偶然興到,依新聲作長短句,亦非絕對不可能。近人楊憲益主張“菩薩蠻”乃“驃苴蠻”或“苻詔蠻”之異譯。其曲調乃古緬甸樂,開、天間傳入中國。李白原為氐人,或已於幼時熟習此種曲調。約當二十五歲左右,曾徘徊襄、漢間,可能於湖南鼎州滄水驛樓,題此曲辭云云。(零墨新箋)任二北亦稱:“信如此說,驗之教坊記、奇男子傳,及敦煌卷子斯四三三二等所有資料,無不吻合,可知乃較為接近事實者。”(敦煌曲初探第五章)故本編仍依舊說,以白作冠首云。
ISBN | 9789900063643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 龙榆生 |
尺寸 | 32 |